-
读国学经典《论语》2.7——只有物质的侍养父母,那与犬马有何区别?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靳大成老师这样解释,子游问孝,孔子说,不要以为养活父母就是尽孝道了,要是这么说的话,养狗养马不也是养吗?如果心里没有敬意和尊重,养活父母和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差别呢? 还有一种: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标点符号有所不同) 华杉老师这样解释,孔子回答说,今天的孝子,说能食衣…- 265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2.6——孝道,是父母只为子女担忧疾病,还是子女为父母疾病担忧?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靳大成老师这样解释,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回答说,所谓孝道,就是父母生病,子女总是担忧。 孟武伯是2.5中提到的孟懿子的儿子,名彘,谥号武。他问孝道的时候,他父亲还活着,所以孔子给了这个答案。《孝经》中说过,孝顺父母,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意思是说,奉养父母,要让他们平时健康快乐,病痛时又要为他们忧虑担心。 唐品的《论语全集》这样解释,孟武伯问…- 204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2.5——“不孝有三”,为什么“无后为大”?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靳大成老师这样解释,孟懿子问:何为孝道?孔子说了两个字,无违,就是不要违背礼节的意思。樊迟给孔子驾马车,回家路上孔子跟他提了这个事情。樊迟继续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具体解释说,父母在世之时,要以礼节奉养;父母去世了,要以礼节安葬。在祭祀死去的父…- 110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2.4——你做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了吗?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一句是孔子晚年做的一次人生总结,这一句中的十年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 十五志于学,所学的应该就是“大六艺”和“小六艺”。十五这个数字,是个大体的说法,其实孔子真正开始学习的时间要比这个早得多。 三十而立,此时的孔子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学习阶段,对礼乐经典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在社会上立得住脚…- 110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2.3——刑罚不如道德礼教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领导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以政令来引导,以刑罚来规范,这样人民会免于法律的处罚,但没有羞耻感;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教来规范,则人民不仅有羞耻感,而且内心归服。 这一句就可以看到孔子的价值判断,刑罚不如道德礼教。这也是儒家和法家的区别。 在孔子看来,德和礼的教育作用,深入人心,影响深远,并不在一时一地,不会转瞬即逝…- 97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2.2——诗三百,思无邪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端正。 “思无邪”,就是孔子对《诗经》最概括性的判断,是非常有名的一句评价。 真人真心真性情,没有邪念,也不装腔作势。无论是忠臣孝子,还是痴男怨女,都是真情流露,直抒衷曲,毫无伪托虚假。就像我们最熟悉的《诗经》第一首:“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三千年了,仍然还是那样意思…- 90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2.1——如何才能做到众星拱之?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靳大成老师这样解释,孔子说,施政要以道德教化为先。做到这点就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只需自居其位,但所有的星辰都围绕着它转动。道家解释这句话,是说只要遵循了道,君王自然无为而治;而法家阐述,又会说成有了律令,下属之间相互监督、各行其职,而君王只需要高高在上地控制臣下。而孔子在这里说的“德”,不同于庄子的自然之道,也不同于法家的治术权谋。孔子说的…- 80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1.16——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焦虑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靳大成老师这样解释,孔子说,不要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焦虑,应该担心自己对别人不理解。孔子说想要做君子,就必须有心理准备。遇到不被人知,不被人理解,不受重用,甚至你付出了还得不到回报,别为这件事着急担忧。这一句与1.1那一句有呼应,人不知而不愠。 南怀瑾老师说,人们大概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往往我们说错一句话,脸红了;但三秒钟以后,脸不红…- 487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1.15——贫而乐,富而好礼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靳大成老师这样解释,子贡说,贫穷但也不巴结讨好人,富有也不傲于人,如果能做到这样,您觉得怎样?孔子回答说,还可以吧,不过不如虽然身处贫贱却依然充实而快乐,虽然家财万贯却热爱学习礼法。子贡说,《诗经》…- 217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1.14——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靳大成老师解释,孔子说,君子不追求要吃得多饱多好,也不追求住得有多舒服。但是做事要勤勉,说话要谨慎,接近有道德修养的贤人,用它来端正自己的言行,这样的人就叫好学。 如果一个人满足于眼前吃得饱,住得安稳的状态,却没有其它动力继续奋斗,自然不是孔子推崇的君子。 弗郎西斯培根也说过,“善于沉默是一种修养。” 可见,…- 199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1.13——符合道义的诺言才值得遵守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靳大成老师解释,有子说,信守的诺言要合乎义,诺言才值得实现;谦恭的态度要合乎礼节,才能远离耻辱。有婚姻关系的人如果很亲近,也可以当作家族的自己人。 这里的“信”,是合乎大义的信,不是简单的“言必信,行必果”。比如传说中的那个叫尾生的年轻人,他和一个女生约会,女生没有来,却等来了大水。他偏偏不肯离开,结果抱柱而死,…- 267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1.12——和为贵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靳大成老师这样解释,有子说:在礼所发挥的作用中,和睦和谐最为重要。古代圣王之道,这一点最宝贵。不管是处理大的事情,还是要解决小的问题,都要遵照执行这个原则。但是,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为求和气而和气,而不是用礼来节制的话,这也是没办法实现的。靳老师说关于这一章,需要关注两点,一是礼的运用,…- 188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1.11——如何理解守孝三年?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靳大成老师这样解释,孔子说,老父亲在世的时候,就看他的志向如何。老父亲不在世了,就看他的实际行为如何。能够三年不改变老父亲治国理家的方针政策,就可以算是孝子了。靳老师说,孔子说的道,不是指简单的家庭事务,而是指治理国家之事。他想说的很可能是,即使作为大氏族、家臣、大夫、诸侯世子,在父亲去世后接替了位置,执掌了权力…- 189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1.10——温良恭俭让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是陈亢的字,据说他可能是子贡的学生,比孔子小40岁。子贡,是端木赐的字,比孔子小31岁,他是卫国人,位列孔门十大弟子之一,能言善辩,舌底生花,很善于搞外交。相传齐欲伐鲁,他游说于齐、吴、越、晋等国间,使吴出兵伐齐、救鲁。 靳大成老师解释到,子…- 153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1.9——慎终追远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中华书局《论语》——曾子说,能谨慎办理父母的丧事,追念死亡已久的远祖,这样就能使百姓的德性趋归敦厚。 靳大成老师——曾子说,慎重地对待父母家人的丧事,追念缅怀家族中的历代祖先,在上者能够做到这样的话,普通百姓的道德就会趋向和回归于淳厚。靳老师扩展,我们在日常生活里,一粥一饭不挑肥拣瘦,当思来之不易,这也是所谓“追远”;饭食完毕,盘碟碗筷收拾干净,码放整齐…- 173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1.7——贤贤易色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意思是子夏说,尊重贤德的人,不以貌取人,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侍奉君主能奉献生命,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即使说他没读过书,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到东西了。 也可以这样理解,对待父母要尽心尽力来侍奉,承办上级交待的事情要能全身心地投入;和朋友交往时,不要说空话,要严守承诺。 这样的人即…- 97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1.6——理想人格的标准是什么样的?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敬爱兄弟姐妹及他人,行为严谨、说话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如果还有余力,就要开始读书学习了。 “谨”,是指谨慎,并不是拘谨和小器。有句格言:“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是宋朝一个名宰相,看起来他是笨笨的,其实并不笨,这是他的修养,在处理大…- 114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1.4—每天反思自己三件事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作自我反省:替别人谋划事情时,我尽心尽力了吗?在和朋友交往中,我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教给我的学业,认真复习了吗? 也有这样翻译的:曾子说,我这个人做学问很简单,每天只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与朋友交是不是言而不信?讲的话都做到了吗?老师教我如何去做人做事,我真正去实践了…- 197
- 0
-
读国学经典《论语》1.3-能说会道的人,不好吗?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意思是孔子说:一个人花言巧语、满脸堆笑,他身上的“仁”恐怕就很少了。也就是说真正有思想、有水平、怀有真诚的人,不会没事就对人说一堆讨好的漂亮话。 其实这透露了孔子的个人倾向,他喜欢言辞木讷、沉默寡言的人,不喜欢夸夸其谈、能说会道的人。为什么孔子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当时社会生活的“礼崩乐坏”,也就是嘴上说的、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完全不同,在他看来这是社会崩溃的先兆…- 169
- 0
❯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扫码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