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科学家们通过构建重组病毒的方法,制备出了一种能够有效防控非洲猪瘟(ASFV)感染的弱毒活疫苗。
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至“Vaccine”2018年3月的杂志,文章题为“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protection mediated by NH/P68 andNH/P68 recombinant live-attenuated viruses”。

1、重组ASFV毒株的构建: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反向遗传的方法,以野毒株NH/P68为骨架,构建了A238L蛋白缺失株,A224L蛋白缺失株,EP153R蛋白缺失株和A276R蛋白缺失株。
2、重组病毒的免疫保护试验:研究人员分别对免疫了A238L蛋白缺失株,A224L蛋白缺失株,EP153R蛋白缺失株和NH/P68原始毒株疫苗的猪只进行攻毒试验,发现缺失株和NH/P68疫苗免疫后的所有猪只都能够抵抗ASFV同源病毒L60的感染。对于ASFV异源病毒AEM07,NH/P68疫苗能完全抵抗AEM07的感染;而缺失株中,有半数免疫了A224L缺失株疫苗的猪只能抵抗AEW07的感染。
本研究利用重组病毒制备出了一种能够有效防控ASFV感染的弱毒活疫苗,有望促进相关疫苗的生产。
这是好消息,但是,我们还需要了解:
文章原文写道,“The major disadvantages are possible safety issues due to the use of the live virus, which can cause adverse chronic ASF infections.”。大意是,主要的缺点是由于使用活病毒而可能引起的安全性问题,这可能导致不良的慢性非洲猪瘟感染。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研究,对于了解相应基因的作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非洲猪瘟已知有23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之间没有保护作用。研究中所构建的减毒株,仅对同源毒株有保护。
也就是目前全球尚无有效疫苗,但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中!
对于同源重组弱毒疫苗,目前科学家们已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多种基因敲除的ASFV。重组致弱疫苗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而且将显著降低疫苗毒株返强和毒副作用。但是由于大部分单一基因缺失毒株的毒力仍难以稳定致弱,至今很难应用于临床免疫防控。所以,目前来看,做好自身猪场生物安全防控,还是最关键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综合自:病毒学界、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对于一个DNA病毒的操作,为什么要用反向遗传技术?
一看就是行业专业人士, ✗棒棒的✗
希望我国尽快研制出非洲猪瘟疫苗 给其他国家看看咱们中国有多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