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AI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不能保证完全真实,请仔细甄别,欢迎吐槽纠正!
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美方的这一做法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的正当合法权益,不仅不会为美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将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代表中国食品农产品进出口行业,坚决反对美国政府这一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坚决拥护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权益所采取的一切应对措施。
我们呼吁,中国食品农产品进出口行业团结起来,加强合作,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商会永远是行业的坚强后盾,我们将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与中国食品农产品进出口企业站在一起,共同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挑战,共同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4月2日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综合税率达54%),对中国畜牧业的影响可从以下多维度分析:
一、饲料成本压力加剧
1、大豆与豆粕价格飙升
中国约21%的大豆进口来自美国,加征关税后美豆到岸价上涨约47%(叠加3月10%关税后),导致豆粕价格突破4500元/吨。
豆粕占饲料成本的20%-25%,若上涨30%,每头生猪养殖成本增加约200元,中小养殖户现金流承压。
替代方案:转向巴西大豆(占进口量65%),但面临南美物流瓶颈和季节性供应波动风险。
2、玉米及能量饲料联动涨价
对美玉米加征关税后,国内玉米现货价涨至2400元/吨,小麦、高粱等替代品进口成本同步攀升,推高全价饲料价格。
政策通过扩大俄罗斯、乌克兰玉米进口(占比升至75%)缓解压力。
二、肉类贸易格局重塑
1、猪肉市场调整
中国自美进口猪肉占比不足1%,关税影响有限,但饲料成本传导可能推动国内猪价止跌回升。
头部企业(如牧原)凭借垂直供应链优势抢占市场,中小养殖户加速退出。
2、牛肉进口替代加速
美国对华牛肉出口近乎停滞(3月仅54吨),中国转向巴西、阿根廷进口,同时国内肉牛养殖加速(能繁母牛存栏增速超8%)。
云南、内蒙古等地推广“粮改饲”政策,降低饲料依赖。
3、禽类出口机遇与挑战
白羽肉鸡出口或受益于关税反制,抢占日本、中东市场,但需突破H5N1检疫壁垒,预计2025年出口增量约15万吨。
三、产业链与技术升级
1、农业机械进口受阻
美国自动化养殖设备(如挤奶系统)关税提高10%-34%,进口成本增加5万-50万美元/套,延缓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国内企业加速研发替代产品,部分省份提供15%设备购置补贴。
2、育种与环保技术突破
种猪引种成本激增倒逼国产育种(如“华系种猪”计划),转基因玉米试点扩至2000万亩,低蛋白日粮技术推广可减少豆粕需求240万吨/年。
四、政策应对与行业调整
1、短期调控
国家投放200万吨储备大豆平抑价格,对中小养殖户提供贷款延期和临时补贴,稳定生产信心。
2、长期战略
推动“大豆振兴计划”(2025年目标产量2300万吨)和饲用稻米技术,深化与俄罗斯、乌克兰的谷物贸易协议(如小麦进口量翻倍至120万吨)。
五、风险与不确定性
1、全球供应链扰动
南美干旱或物流瓶颈可能放大饲料缺口,非洲猪瘟复发风险威胁养殖业稳定性。
2、国际贸易博弈
中美关税战或推升全球粮价8%-12%,欧盟猪肉防疫壁垒、巴西大豆升水压力增加替代成本。
六、结论与建议
短期内,饲料成本上涨和行业整合将推高畜禽产品价格,中小养殖户面临生存危机;
长期需依靠政策支持(如储备调控、技术补贴)和产业链升级(生物育种、垂直整合)降低对外依赖。
投资者可关注牧原、温氏等头部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进展。
来源:综合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腾讯元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