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就辉煌
(一)持续增长的生产能力
1985年,中国鸡蛋产量占全球产量比重14.5%,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持续至今。2016年鸡蛋产量约2631万吨。FAO:约为美国的4.4倍,印度的6.5倍,占世界总产量的36%。人均鸡蛋占有量居世界前列。2016年约19.03千克/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相对稳定的生产布局
2000~2016年间,主产省分布大致稳定,但不同区域蛋鸡产量比重有所变动,呈现出“北鸡南养”的产业格局新趋势。
(三)良性互动的国产与进口育种体系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资料,截至2016年底祖代鸡场15家(比2015年减少4家),存栏约74.68万套,预计2017年更新数量接近70万套。2016年父母代蛋雏鸡年销售量为1839.20万套,商品蛋鸡存栏约12.64亿只(淘汰鸡13.55亿只),后备蛋鸡平均月度存栏为4.93亿只。蛋鸡育种国产化趋势明显。
(四)广阔的消费市场
据相关数据,中国鸡蛋出口加上储运损失占总产量的比例在10%左右,绝大部分鸡蛋以满足内需市场为主,2016年国内人均鸡蛋消费量依然在17千克左右。以占世界21%左右的人口,生产并消费世界36%左右的鸡蛋,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特别强调:鸡蛋是廉价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是我国城乡居民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相对优良的经济效益
2004年以来,中国蛋鸡养殖成本和产值均呈现上升的态势(产值在2011年后因鸡蛋价格较低而有所下降),每百只蛋鸡总饲养成本由2004年的8590.03元升至2016年的14545.49元,13年间累计增长了0.69倍。同期,每百只蛋鸡产值由9659.54元升至14919.49元,累计增长了0.54倍。但养殖利润并非持续增长,而是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态势;成本利润率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缺乏稳定性。每百只蛋鸡净利润由2004年的1069.51元涨至2014年的1662.16元。其中,2004年、2007年、2011年和2014年均达到阶段最高点,基本呈现出3年一个周期的循环波动。蛋鸡养殖成本利润率的波动幅度较大,从2007年14.95%的最高点波动下降至2013年-0.26%的最差水平,2014年恢复至10.13%,2016年保持在了2.57%。
二、 挑战不小
挑战一:缘于“小规模、大群体” 的根基
中国蛋鸡养殖万只以下的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约占全国蛋鸡总存栏量和全国鸡蛋总产量63%左右。研究发现:农户扩大养殖规模的意愿与行为间存在相背离现象,而农户在养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是造成其意愿与行为偏离的主要原因,具体包括:蛋鸡死淘率、养殖户年龄、受教育水平、市场销售渠道、议价能力和废弃物处理负担等因素。研究发现:影响蛋鸡养殖户实现规模化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的养殖劳动力比例、养殖劳动力平均年龄、养殖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结构、养殖用地约束、农户养殖管理能力和扶持政策等7个因素。从2007年开始,国家大幅度增加资金投入,安排了4.62亿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进行扶持。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我国蛋鸡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蛋鸡行业整合进程也不断加快。近10年,商品代蛋鸡养殖规模化程度已有较大提升。2013年下半年蛋鸡体系杨首席组织调查:5000只以上的比例约70%。最新行业统计,2015年2000只以下的小规模养殖户年存栏量仍占总饲养量30%左右。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够全面,养殖计划性较差,存在跟风养殖、盲目进入的现象。对市场风险判断和应对能力很弱,更易受到产业周期性波动影响和突发事件的冲击。难以抵御短期价格波动带来的巨大风险,如遇无奈退出,导致无可挽回的损失。
挑战二:生产成本不断攀高
(1)鸡苗成本
鸡苗进价在2000~2016年期间年均增长3.5%左右。大规模蛋鸡养殖者比较注重蛋鸡鸡苗的质量,通常优质鸡苗的进价要高于普通品种。
(2)饲料成本
精饲料费用占蛋鸡业成本比重较大,甚至在小规模蛋鸡中接近75%,精饲料价格增长是导致蛋鸡业成本增加的最主要因素。蛋鸡料价格在2000~2016年期间年均增长4.3%左右。
(3)人工成本
近年来人工成本也一路上涨,蛋鸡企业普遍反映不仅饲养员难招(2016年人工成本比2010年增长30%左右),更严重的是打工旺季花钱也难雇到工。
(4)防疫成本
2004~2016年蛋鸡养殖医疗防疫费用年均增长3~4%,与较高医疗费用不相称的是逐年增加的死亡损失费,规模蛋鸡死亡损失费也高于同期规模肉鸡,最具挑战的是没防住。
挑战三:鸡蛋加工量少、水平有差异
中国的现代鸡蛋加工业起步较晚,统计表明,鸡蛋主要以国内鲜蛋消费为主,而鸡蛋加工比例低于大型生产加工类企业较少,且经营规模很小,区域间的鸡蛋加工能力十分不平衡,与海内外的差距更大,低于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或地区。
挑战四:疾病对产业影响较大
农业部于2009年启动了中长期重大动物疾病防控战略规划专题研究,其中就包括对蛋鸡相关疾病。蛋鸡养殖企业积极采取措施积极防控蛋鸡疾病,尤其是养殖规模较大、投资金额巨大的蛋鸡养殖企业,如德青源、峪口、神丹、圣迪乐村等企业均建立了严格的疾病监测防控系统。由于中国蛋鸡产业“小规模、大群体”的特征,蛋鸡养殖企业大部分处于FAO界定的较低生物安全生产方式分类。H7N9流感疾病对鸡蛋价格、蛋鸡养殖效益及行业的影响。以2017年为例,H事件对蛋鸡产业影响的路径,主要包括产出价格路径、产出数量路径以及投入成本路径;H疾病作为随机因素会影响鸡蛋、淘汰鸡价格的走势,影响周期约6个月,且H事件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国家对H疾病的监测防控响应速度;综合鸡蛋价格、淘汰鸡价格、雏鸡价格降低所造成的损失以及销售数量减少所造成的损失、蛋鸡养殖成本增加所造成的损失,初步匡算,2016年冬季至2017年春季,H事件导致的总损失约为230亿元。
挑战五:环保督查力度不断加大
中央环保督查力度大,各地区环境考核将放在比GDP增长更重要的位置,各地政府也将更加严格、铁腕治理畜禽污染,重点督查禁养区、养殖规模水平低、养殖效率差、粪污处理设施不健全、污染严重的养殖场(户)。
挑战六: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亟待提升
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始终是困扰产业发展的难题;粪便处理仍以自然堆放和直接还田居多。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养殖和生活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有机肥见效慢、不能享受肥料补贴,还存在市场价格较高、推广难度较大、市场接受度较低的问题。
挑战七:市场风险
鸡蛋市场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价格波动风险和农户收益风险;鸡蛋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季节性循环规律为1年,周期性循环规律约为36个月。
三、面临机遇
机遇一: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保障蛋鸡产业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与应用对于我国鸡蛋生产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从育种来看,国家十分重视国内自主品种的培育和持续发展;从防疫来看,疾病防控技术的创新将朝着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防控技术系统的结构将更加完善,层次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对象更加多元化;从饲料来看,我国目前饲料行业的科研基础条件明显改善。饲料企业不断发展,新配方不断出现。从环境控制来看,环境控制新设备或新技术不断出现,与之相关的科技创新力量也在不断加强,为环境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机遇二:蛋品加工业发展带动蛋鸡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规划中对有关蛋品加工进行了规划和提供了政策扶持;蛋鸡产业链发展方式正在不断创新,一些大型企业逐步实行内部一体化发展模式,相关的合作组织的产业链也从过去单一的蛋禽养殖逐步延伸到蛋品的深加工;国家层面产业技术体系更加注重蛋品的研发;蛋品加工的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必将带动鸡蛋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市场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80后的消费群体,其在消费的理念与偏好方面,与传统的消费正在逐步呈现较大的差别,加上我国国内近几年在加工蛋品上的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健全,因而在市场的牵引下,也将带来我国蛋品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高。
机遇三:环境政策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环保法》;2017年发布:《农业部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工作方案(2018—2020年)》。
机遇四:新型经营主体制度推动适度规模养殖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以家庭农场为主的经营主体,是从我国小规模户实现养殖规模扩大、经营多元化和养殖专业化后形成的主要群体,有助于蛋禽养殖业适度规模发展。
四、趋势展望
(一)鸡蛋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已过剩
未来3-4年(到2020年)仍然是蛋鸡产业的发展阶段,不论是之前对鸡蛋消费的研究,还是近期对鸡蛋供需结构调研。从产能角度看,收入翻番,还是20年内,我国需要的产蛋鸡在13-15亿只,这是比较饱和的界限。考虑因素:人口的增长,20年内约15%,增加一个人要增加18千克的鸡蛋消费量;城镇化的改善,鸡蛋消费水平还会上升,未来会提高10%-15%;蛋鸡死淘少,生产性能提高。中国鸡蛋消费主要以居民家庭鲜蛋消费为主。目前,城乡居民对鸡蛋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持续下降,增加鸡蛋市场需求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的推进。在此背景下,中国鸡蛋供需之间接近平衡。禽蛋供需展望。从预测结果来看,未来10年我国禽蛋的工业消费量和户外消费量将不断增长,是未来禽蛋消费的主体;而城乡居民的家庭禽蛋消费量将有所减少,尤其是城镇居民家庭禽蛋消费量下降明显;禽蛋进出口量均有所增加,但变化不大;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则呈现稳中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模型中未考虑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居民家庭禽蛋消费量的影响,故该预测结果对城镇居民家庭禽蛋消费量存在低估。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在城镇居民人均禽蛋消费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城镇居民家庭禽蛋消费量应该仍有上升空间。
(二)规模化和标准化推进速度加快
政府制定和出台较严格的市场准入法规,提高门槛,积极推进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运作,将传统养殖转变为现代化、工厂化适度规模养殖,鼓励发展股份合作、联户经营、专业合作社等多元化养殖主体,不断提升蛋品品质,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饲养转变。
(三)行业整合速度加快
中国蛋鸡行业整合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随着饲养品种、饲养规模、营销手段、行业自律、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中小规模养殖户的趋退及新建大规模养殖场的投产运营,适度规模化、管理家庭化、经营农场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等模式将渐渐出现,从而有效提高蛋鸡行业抵抗养殖风险的能力。
(四)专业化育成趋势明显
虽然育成鸡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预计2017年出栏育成鸡2.5亿只,到2020年可年出栏育成鸡3亿只,而且还发布了《中国商品代育成鸡行业标准》。研究发现:专业化育成的蛋鸡规模养殖效率要比自行育成的高,且差异主要集中在纯技术效率;专业化育成对农户蛋鸡规模养殖效率具有显著的、持续的正向影响,说明专业化育成能够显著提高蛋鸡规模养殖水平。
(五)市场导向作用不断加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蛋鸡产业发展在经历了以解决家庭收入为目标的“富民工程”和满足居民动物性蛋白需求目标的“菜篮子工程”之后,目前已经过渡到以生产安全蛋品的“食品工程”阶段,蛋鸡产业发展受市场需求导向的作用愈加明显。
(六)蛋鸡粪资源化利用快速发展
农业生产中对有机肥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作为主要有机肥料的蛋鸡废弃物就成为有机农业肥料上的主要供应品,受市场需求的推动,蛋鸡废弃物的有机肥化利用就成为蛋鸡产业拓展的重点。国家及各级政府重视蛋鸡粪资源化利用。有关蛋鸡废弃物处置的以奖代补和蛋鸡废弃物有机肥补贴等政策也在各地开始实施,极大地推动了蛋鸡废弃物的无害化利用。PPP模式引入蛋鸡粪污资源化利用领域。PPP模式应用于蛋鸡粪污资源化利用领域,对于推进蛋鸡粪污资源化利用、补齐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环境短板,进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供清洁能源、改善土壤地力以及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均具有重要意义。PPP模式能够解决蛋鸡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且具备政策、经济、技术以及主体认同上的可行性,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蛋鸡粪污作为肥料还田利用是蛋鸡养殖主体采用最多的粪污处理方式,尤其是鲜粪污及沼肥的转运。四川省在蛋鸡粪污沼肥转运PPP模式成效显著。
目前所形成的PPP模式是一种典型的TOT模式,即
移交(政府建设储粪池后移交给经营主体)→
经营(抽粪合作社等机构购置抽施粪车辆(有政府补贴)、建设临时储粪设施)→
移交(合同期到,储粪池移交至政府)。
蛋鸡粪污沼气发电是蛋鸡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从发电并网、资金、电价、沼肥利用以及发展机制等方面的论证来看,PPP模式引入蛋鸡粪污沼气发电领域极为必要,尤其以初始投资、电价补贴以及沼肥利用补贴等方面作为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突破口。蛋鸡粪污有机肥加工其作为种养结合的典范在实现蛋鸡产业以及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各级政府均鼓励各地发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蛋鸡粪污有机肥加工行业,蛋鸡粪污有机肥加工迎来了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