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什么是耐药菌?耐药菌是如何增殖和传播的?
2 、耐药菌从何而来?
3 、哪些场所容易产生耐药菌?
4 、耐药菌的环境适应能力会比普通菌强吗?
5、 耐药菌能恢复为敏感菌吗?
6、 耐药菌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7 、目前有哪些耐药菌特别引人关注?
8 、目前对付耐药菌的手段有哪些?
“超级细菌”从何而来?怎样应对呢?这些知识点要知道!
1、 什么是耐药菌?耐药菌是如何增殖和传播的?
耐药菌是指具有耐药性状的细菌。耐药菌的增殖和传播与普通菌一样,只要条件适宜,就通过分裂方式大量繁殖后代,并可通过直接接触、不洁饮水、被污染食物或者手术器械等传播扩散。
2 、耐药菌从何而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所有物种的生存法则。按照能否产生抗生素的标准,自然界的微生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产生抗生素(主要是放线菌和链霉菌),另一类不产抗生素(大多数细菌属于此类)。自然界中这两类微生物常相伴而生,前者由于能够产生抗生素,具有杀灭其他细菌的能力而获得生存优势;相反,不产生抗生素的细菌则需要获得耐受抗生素的能力,以达到种族延续的目的。可见,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是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生物现象。
人类在抗感染药物研究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能杀灭病原菌的青霉素,从此开启了在自然界中寻找抗生素甚至通过人工合成抗菌药的大门,并通过科学手段不断提高抗生素(抗菌药)的产量与抗菌效力,从而打破了自然界中微妙的“抗生素-细菌耐药”平衡。抗菌药的广泛应用给细菌带来了严峻的生存压力,适应能力极强的细菌自然会通过不断的进化与变异,获得针对不同抗菌药耐药的能力。在几十年的抗菌药使用史中这种能力不断被强化,导致细菌从敏感菌逐步发展成为单耐药菌、多耐药菌、泛耐药菌甚至全耐药菌。
由此可见,细菌耐药是一种被人类活动强化的自然现象。
3 、哪些场所容易产生耐药菌?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世界各地的医院和养殖场是耐药菌产生的两大场所。
医院内,感染者集中、多数病情较重、患者高度易感、存在交叉感染、大量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等各种因素混在一起,因此容易导致“院内感染”细菌高度耐药现象。
养殖场,一方面动物数量多,相互密切接触,容易发生细菌性疾病和传播耐药菌;另一方面动物使用抗菌药主要通过拌料或饮水群体给药,难以充分考虑不同动物体重、病情的差异,易出现给药剂量不能杀灭病原菌反而诱导耐药的情况。
4 、耐药菌的环境适应能力会比普通菌强吗?
细菌产生耐药性后,其生存力、稳定性、毒力等可能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若耐药菌的适应性增强,比普通菌更有优势,在环境中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优势菌群,增加感染和传播的风险;若耐药菌的适应性下降,不如普通菌,在环境中通过竞争将被逐渐淘汰、清除。
毋容置疑,任何细菌不管是通过自身基因突变还是外源耐药基因获取形成的耐药株,都比普通株更能适应有抗菌药的环境。但许多研究表明,在无抗菌药的环境下,细菌通过突变产生的耐药株在体外或体内的适应性都会降低,如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株的繁殖能力和致病力均比相应的普通菌株低;同样发现,通过获取外源基因耐药的菌株适应性也会下降,如携带耐药质粒表现耐药的菌株其生长繁殖速率就比不上没有携带耐药质粒的普通菌株。
5、 耐药菌能恢复为敏感菌吗?
从细菌株系来讲,在缺乏抗菌药压力下,通过自身基因突变产生的耐药株,有通过基因回复突变恢复其敏感性的可能;通过外源耐药基因获取变成的耐药株,也有可能丢失耐药基因而丧失耐药性。从细菌种群来讲,耐药株都存在适应性代价,在无抗菌药的环境中,耐药株由于适应性降低,生长速率减慢,竞争不过敏感株,耐药株有被敏感株逐渐取代甚至被清除的可能。
因此,结合耐药性的监测,采用轮换、穿梭用药可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甚至恢复细菌的敏感性。
6、 耐药菌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许多研究表明,细菌获得耐药性后,其侵袭力、毒力无变化,不会改变其致病性,也不会产生新的感染类型。
耐药菌最主要的危害在于其感染难以治疗,尤其是多耐药菌、泛耐药菌甚至全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导致常用抗菌药治疗无效,造成病死率提高,显著延长病程和治疗时间,大幅增加治疗成本。
一些泛耐药菌(如MRSA、CRE等)被称作“超级细菌”(superbug),其实它们在致病力方面没有任何超能力,引起的感染也无任何特异之处,只不过几乎没有抗菌药能控制它们。因此一旦感染“超级细菌”,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甚至引起死亡。
7 、目前有哪些耐药菌特别引人关注?
世界各地人医临床一些常见病原菌尤其是“院内感染”病原菌近年来出现了泛耐药菌株(俗称“超级细菌”),特别引人关注: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VRSA)、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泛耐药不动杆菌科细菌(PDR-AB)、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XTB)等。
调查发现部分国家和地区(包括欧洲、美国、中国等)动物体内也存在一些“超级细菌”(如MRSA、VRE、NDM-1等),但尚未找到这些动物源“超级细菌”感染危害人的直接证据。
8 、目前对付耐药菌的手段有哪些?
(1)合理使用抗菌药,避免细菌耐药:这是目前最易推行、最有效的办法。提高感染病例的诊断水平,谨慎选用抗菌药,设计最佳给药方案,提高疗效,避免细菌耐药性产生,延长抗菌药使用寿命。
(2)寻找抗菌药替代品或替代疗法:有前途的替代产品有抗菌肽、溶菌酶、噬菌体等,但大多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离临床应用还很遥远。
(3)针对耐药机制,恢复细菌敏感性:如针对细菌产生的抗菌药灭活酶研制酶抑制剂,将酶抑制剂与抗菌药联合使用,抑制抗菌药灭活酶活性避免细菌破坏药物而使药物继续发挥抗菌作用。迄今为止,临床可供使用的只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等)和β-内酰胺类药物的复方制剂,细菌的其他耐药机制尚无法克服。
(4)针对耐药菌,研制新的抗菌药:一种抗菌药如果出现了耐药菌,就开发使用另一种新的抗菌药,这是对付耐药菌最理想的办法。但现实情况是,开发一种新的抗菌药一般需要8~10年,而产生耐药菌只需要2~3年,因此抗菌药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产生速度,并且目前抗菌药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