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第112天
今日关键词:历史
中国历史大事第46件
【事件】贞观之治
【朝代】唐朝
【人物】唐太宗李世民
【时间】公元627年-公元649年
【特点】
唐太宗任用贤能,知人善任;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过程】
1、前面我们说到唐太宗李世民杀了兄弟,胁迫父亲当上了皇帝,这些行为,都是不光彩的事情,但他治理国家似乎还不错,功盖过错,反而得到认可、称颂是个好皇帝。
2、现在就来说说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到底做了些什么?
3、【问答1】我们常常把隋朝和唐朝一起说成隋唐,为什么呢?
1)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其实挺像的,他们的皇帝都是关陇贵族;
2)他们的开国皇帝都是占了关中,用府兵征服天下。
3)两国皇室之间还是亲戚,李渊是隋炀帝的表哥,李世民取了隋炀帝的女儿,两家没有因为朝代的更达成了仇人,因为他们一家人打闹了一番,还是一家人。
4、唐太宗李世民承接的是杨坚和杨广的天下,隋朝已经把统一天下许多的事情都做了,李世民只需要对老百姓宽厚一点,少征点税,国家就易安下,经济也能好起来。
5、李世民的优点就是“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就如一面镜子,看历史,就能反思自己。
6、把前人做的错的事情,不去碰。如不能像王莽一样照书照搬,不能像秦始皇用法家治国,不能像汉武帝一直打游牧民族等等。
7、又加上李世民愿意听别人批评自己,那他犯的错误就比较少,他统治的时期国民经济也很好,也就被称为“贞观之治”,贞观是这段时期的年号。
8、可在李世民晚年的时期,就大变样了,来了个大转折。
9、李世民也开始修建皇宫等一些大工程,弄得老百姓种地的时间都没有了,不能种地,就没有粮食吃,老百姓又要过饿肚子的日子,大臣们劝谏李世民,可现在的李世民已经不听了。
10、更讽刺的是,他还篡改历史,把玄武门之变改成是李渊答应让他做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合谋害他,他为了自卫,不得已搞了玄武门之变。
11、正常情况下,当朝皇帝是不能看自己的历史记录,可李世民利用自己的皇权不仅看了,还要改,这样的行为对唐朝的影响非常不好。
12、最重要的是李世民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弄得唐朝每一次政权交接的时候,都要动乱,变数非常多。
13、李世民晚期就是如此,他的几个儿子都在想如何才能当上皇帝,第一个造反的是太子,他怕自己象李建成一样无冤无故地被杀了,所以也想来个玄武门之变,但被李世民知道,就废了太子。
14、最后,李世民就选了一个没有什么势力的当太子,叫李治,当时才15岁,没啥心眼,脾气好还软弱,对李世民言听计从。
15、【问答2】为什么嫡长子继承制这么重要?
古代儒家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虽然有点死板,但可以避免皇位继承时发生内斗,引起外敌入侵。
皇帝的位子权力太大了,为了争夺皇位事必会发生战争,那国家就会乱,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死亡的损失,还可能让异族入侵,那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结果】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唐太宗李世民前期谦虚谨慎地治理国家,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景,但荣耀之后也跨不过人性的弱点,逃脱不了权力的魔咒和奢迷的诱惑。
【历史典故】:以史为镜
出处:《旧唐书·魏征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解释:中国古代的统治者非常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李世民提出,历史就好像是一面镜子,通过历史,可以知道王朝兴衰的规律,总结自己的不足。
——言身寸的学习笔记
学而时习之,吾日吾思——纯属个人胡思乱想,不可论证,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
声明:以上内容皆个人交流信息,与大畜牧网平台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在此留言,我们将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