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第47天
今日关键词:历史
皇帝的名字,真的太多了,傻傻分不清楚,如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康熙、雍正、乾隆等等,每个朝代似乎都是不同的规定。
每次看这种历史剧,总是会被名字弄得很乱了。
今天意外听到熊逸老师讲解,多听了几遍,我也不知道我是否真的理解了,先来看看吧。
1、谥号
谥号,是周朝传统,周朝某一任天子或诸侯死后,元老们会根据死者一生功绩,给他挑一个好听的字作为谥号,并得到继任者的认可,从此以后就按谥号来称呼这位死者,禁止提起死者的名字。
在周朝的贵族传统里,不光是天子或诸侯有谥号,即使一个没那么高的身份,只要死了,名字就会成为忌讳。
死者的名字从此属于鬼神世界,人间不能提。
谥号就是给死者新取了一个名字,在人间使用。
谥号分为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1)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等;
2)中谥:如:怀、悼、哀、闵、思、殇等,有点同情的意味;
3)恶谥,如:厉、野、虚、伪、诡、邪等,含有否定的意思。
明朝皇帝谥号十六字,清代谥号达二十二字,字数这么多,那就无法当名字叫,只是在特定场合用。
2、尊号
尊号,一般是统治者生前使用的。
秦始皇改了周代传统,取消谥号,改用序号,自称始皇帝,继任者称为二世皇帝,以后就三世四世,千世万世流行,但秦朝只传到二世就被灭亡了。
汉朝取代秦朝,没有使用序号,而是不仅恢复周朝的谥号制度,还恢复商朝的庙号制度。
而刘邦死后,给他以“高皇帝”的尊号,后人也称其“汉高帝”,这是尊号,不是谥号。
因为在谥号用字中,并没有“高”字,所以认定这是尊号。
为什么会分不清楚?
可能是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很多制度资料丢失,以至于分不清楚谥号和尊号。
3、庙号
庙号,是指在宗庙祭祀当中使用的名号,和谥号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庙号起源于殷商,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只有少数功勋卓著的君王才有资格获得荣誉性的庙号。
这也就是与谥号的区别。
但在唐宋元代,所有皇帝都有庙号,所以一般以庙号称呼,如唐高祖、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
祖和宗的使用,各朝代比较混乱。
祖,有重大贡献的祖先称祖;也有说第一个取得天下的祖先为祖,如刘邦汉高帝也称汉高祖;
可明朝有二个祖,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这是有故事的,著名的“大礼仪”事件;
而清朝有三个祖,一祖是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二祖是章帝福临(顺治帝),三祖是仁帝玄烨(康熙大帝)。
宗,有崇高德行的祖先称宗;也有说第一个治理天下的祖先为宗,如汉文帝称太宗;也有说宗只是尊称,不限于一个,没有数量限制。
4、年号
明清两代,一般以年号称呼皇帝。
因为每个皇帝都会更改年号,所以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而之前年号是一直不变的。
如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也称为永乐帝;
明武宗年号正德,也称正德帝;
明世宗年号嘉靖,也称嘉靖帝;
还有清代的康熙帝、乾隆帝也是使用年号的。
说到现在,只能说提到一些常用的皇帝称呼,基本可以明白,但有些还是不行的,学习仍需努力。
——言身寸的学习笔记
学而时习之,吾日吾思——纯属个人胡思乱想,不可论证,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
声明:以上内容皆个人交流信息,与大畜牧网平台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