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场出栏量明显增加,据了解部分规模场日均出栏量增加40%-60%,屠宰企业受猪困难得到缓解,价格下行。受此影响散户出栏积极性提高,前期二次育肥猪源出栏量明显增加。供应增加,终端需求无改善,价格一跌再跌。那么阶段性供应偏紧已然结束?新冠疫情影响下的终端需求难有增量?价格从此开启下滑通道?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产能恢复情况来看。
官方数据显示,9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4362万头, 环比8月增0.88%。产能连续第五个月环比调增。单从数据来看,产能持续恢复中,但整体增速有限。从二元母猪和仔猪的成交情况也能有所体现。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养殖端对于仔猪和二元母猪补栏积极性不高。一方面仔猪补栏已错过最佳时间节点,另一方面,养殖户经历了上一轮的深度亏损之后,盈利时间并不长,目前刚刚开始恢复“元气”,对于增加产能方面仍显谨慎,尤其散户。相较于周期较长、资金和疾病风险较大的自繁自养和外购仔猪育肥而言,二次育肥似乎是更好的选择。“短平快”模式能够带来更为丰厚的利润。从7月份开启的“二次育肥热”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另外,寒冬降至,冬季是猪群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仔猪抵抗力差死亡率偏高,因此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并不高。
需求方面分析,虽然目前白条走货依旧不快,但随着天气转冷,逐渐进入传统旺季,需求或缓慢增加,冬至前后的腌腊,以及元旦春节等传统节假日,势必利好需求,虽然很难形成持续性利好,但短线仍或明显。部分屠宰企业表示,按照往年经验来看,春节前备货,需求增量40%左右,时间大概从农历小年开始。至于南方地区的腌腊,短期内也能带动市场白条走货成倍增加。虽然新冠疫情影响下,需求恢复缓慢,届时增量或不及往年,但需求增加是必然。
至于二次育肥方面,近期出栏量明显增加,养殖端压力提前得到释放,一定程度降低了后期因大量集中出栏导致价格持续下行的可能性。此外,价格重回低位,也避免了养殖、屠宰、终端各环节因价高抑制需求的困扰。
短线来看,供应激增,价格下行,养殖端利润回吐,利空或大于利好。但长远来看,一方面降低了当下市场热度,减少养殖户盲目进场扩产,对后期供应端造成压力(尤其二次育肥进场过于积极)。另一方面,屠宰企业获得“喘息之机“,成本端压力下降,后期需求增量,为扭转长期亏损局面提供了可能。因此,阶段性供应激增,价格回调并不代表此轮猪价上涨周期结束,已然开启下滑通道,业内人士不必过于悲观,养殖端压力的提前释放或将利好明年上半年行情,更有利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我的钢铁网,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