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0月14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9.36,比昨天上升0.31个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31.46,比昨天上升0.37个点。
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4.15元/公斤,比昨天上升1.0%;
牛肉78.43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1%;
羊肉67.84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7%;
鸡蛋12.21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9%;
白条鸡19.13元/公斤,比昨天下降1.6%。
此次猪价上涨动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近期饲料价格再涨,养殖端挺价意愿增强。
2、温度下降后,终端消费需求有所恢复。
3、屠企收猪难度增加,部分地区有猪贩子抢猪现象。
4、市场可供出栏的生猪数量本身不足。
后续,猪肉消费还会受到元旦、春节,南方腌腊等利好刺激,猪价大概率会进一步上涨。
但上涨会遇到阻力:其一,猪价上涨后,猪肉消费需求会受到抑制。
其二、储备肉投放等官方调控会进一步加强。
其三、猪价上涨后,养殖户多会选择饲养大猪,导致生猪出栏活重增加。
建议养殖户逢高出栏,不要过于压栏,警惕市场大肥的集中上市。
业内人士发文猪价上涨或与大厂垄断初显有关?
有行业人士就近期上涨的猪价发文分析,他在文中提到,通过分析某生猪主产区产能调控和其他相关数据发现:
1、饲料产量创新高;
2、母猪存栏数创新高;
3、大型规模场投产创新高。
不同角度数据互相印证,有理由相信产能确实增加了。但是,既然产能增加了,为什么猪价还一路上涨?
他认为,除了餐饮等行业有序开放、居民消费增加带来的需求增长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1、产能不等于产量
根据有关规则,母猪满8个月就可以被称之为能繁母猪。
但是从配种到出栏,至少要10个月,加上配怀率、生长整齐度、出栏体重控制等因素影响,12到13个月也是可能的。
比如,有个规模场设计产能母猪6000头,去年投产才1000头,今年上半年投产3000头,类似这种情况的规模猪场不少,保障产能的任务是完成了,但肉猪出栏还需要时间。
2、大厂的垄断效应初现
为了破解“猪周期”导致的“猪贱伤农”,鼓励散户转型升级规模化养殖,提高抗风险能力;鼓励企业大规模发展,提高市场人为可控的保供能力。
借助非洲猪瘟带来的高猪价,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一些头部企业出现了爆发式发展,已经隐约出现了垄断的迹象。
有机构估算2022年全国出栏生猪将达到7亿头,而牧原预计2022年出栏生猪6100万头-7000万头,达到全国出栏量的10%。
2022年1-8月,13家主要上市公司共出栏生猪 7925.78 万头,粗略估算全年约达到全国20%。
在他看来,企业大到这个程度,已经可以左右市场了。
“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如果13个企业家在同1个微信群里,有人说,我公司这几天要提高利润率抬一下股价,请大家帮忙减少出栏量。然后第二天大企业减少出栏,猪价股价一路狂飙。”
专家:短期猪价仍以企稳为主,继续上涨空间不大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分析认为,这一轮持续上涨,和压栏、二次育肥有一定关系,
“今年6、7月份以来,仔猪的供给量持续增加带动生猪存栏一直保持增长势头,涨价的空间并不大。但9月至今,因为部分养殖者对猪肉价格的预期较高等原因,一部分养殖者出现了压栏的现象,另外,规模养殖场出栏生猪中,也有一部分被中小散户买走,进行二次育肥,这一现象在市场上较为明显。”
朱增勇预计,总体而言,短期内价格仍以企稳为主,继续上涨空间不大。
“从近三个月的饲料供给来看,育肥猪饲料产量环比在增加,一些规模饲料企业9月份产量同比明显增长,反映了生猪存栏数量在增长,春节前生猪供应量会持续增加,叠加猪肉进口或继续环比增长,四季度猪肉供给将会明显增加。”朱增勇说。
数据显示,在饲料供给增加的同时,饲料价格也有小幅上涨,10月第一周,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3.99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5%。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11月、12月,都是生猪大量出栏的季节,一方面,近期的涨价,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抑制消费的现象,致使部分消费者转向其他肉类产品,另一方面,年底的出栏高峰,也可能造成价格的回调。因此,压栏和二次育肥的养殖者,应注意后期价格下调的风险,及早进行调整,预防风险的出现。
来源:农业农村部、明天猪价分析,新京报、杜长大资讯等,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