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方对猪价的调控影响之下,猪价还是迎来上涨,主要有这么几个逻辑:
其一、月底、月初,集团化猪场生猪出栏计划偏少。
其二、面对猪价的上涨,散养户挺价意愿增强。
其三、临近节日猪肉消费热情升高。
其四、屠企为了高价出售囤积的猪肉,选择主动上调猪价。
目前已经进入四季度猪肉的传统消费旺季,生猪价格已经涨破13元,后续还能涨吗?
1、根据往年四季度猪肉消费变化情况来看,每年的9月-12月,我国猪肉市场需求量呈上涨态势,四季度的猪肉销量比三季度高12.11%,消费端回暖可为猪价上涨提供有力支撑。每年的10月之后,屠宰企业开机率会随着消费量的增长而上升,据统计,四季度月均屠企开工率比三季度高4.22%。
2、2023年春节时间在2023年1月,按照习惯,猪肉消费高峰将会出现在12月的中上旬,其对应的是6月中上旬的仔猪出生量,考虑到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增加,仔猪成活率偏高,以及二次育肥因素的影响,生猪供应相对有保障。
3、虽说6、7月份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有所增长,但从饲料产量来看,今年的1-8月份饲料产量同比下降7.9%,也就意味着生猪供应依旧偏紧。
4、七月猪价上涨后,市场二次育肥情绪较浓,据了解,最近两个月包括山东、河南、湖南等地的二次育肥猪出栏量占总出栏量的25%以上。而市场生猪出栏活重也明显增加,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产能下降导致的猪肉供应量的减少。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四季度生猪市场将会呈现供应和需求双增长的情况,预计10月假期结束之后,猪价会因为消费端的恢复而遇冷下降,不过随着腌腊利好,春节、元旦效应的生效,猪价会再次回升。只是不论下降还是回升,幅度都会比较有限。
今年四季度,生猪现货市场走势如何呢?
四季度生猪现货市场是否再现年内高点?我们可以从母猪、仔猪、二次育肥对四季度供给端影响以及消费对四季度需求端支撑力度进行解读。
一、母猪产能的变化分析
从能繁母猪生长周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影响十个月之后生猪出栏量情况。母猪怀孕需114天,仔猪一般21天断奶,加一起是136天(约4.5个月),再加上6个月左右出栏,也就是大概10个月形成出栏量。
据Mysteel农产品定点样本监测数据显示,从2021年6月份至今年4月份母猪数量持续下滑,累计下滑15%左右,对于未来10个月的生猪出栏量市场有供给端阶段性的减少预期。
从2022年5月份开始母猪数量环比增加,分月来看,5-8月份环比增加1.83%、1.94%、1.01%、1.56%。
目前来看,母猪产能变化属于缓慢增加阶段,但是对于供给端或影响到2023年3月份之后。而今年四季度供给端变化依旧要关注2021年12月-2022年3月份母猪变化,结合相关的窝均健仔数、配种分娩率、产房成活率各种指标,综合预估四季度理论出栏量或有放量,但整体放量力度有限。
二、短中期关注新生仔猪变化量
能繁母猪推演后期生猪出栏量周期需要看十个月,但关注仔猪新生数量可以缩短周期,新生仔猪数量决定5个多月生猪出栏量。
据相关数据显示,新生仔猪数量从今年1月份呈现小幅增加趋势,到4月份环比增幅增加,对应的10月份之后生猪出栏量或有增加趋势。
三、二次育肥的出栏节奏不确定性
9月份猪价支撑很大部分是由于二次育肥仅占标猪猪源,供给端阶段性减少。
据调研反馈,目前评估全国30%左右猪源用于二次育肥,东北部分区域达到50%以上。
二次育肥的增重会导致出栏节奏的滞后以及后期猪肉供给压力,但目前二次育肥客户相对比较灵活,整体或在11月份之后择机出栏,阶段性来看不会有踩踏性集中出栏情况,所以二次育肥出栏节奏会抑制猪价整体上涨空间,但不会造成猪价大幅下跌。
四、消费旺季预期受大环境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猪肉消费量或成为四季度主导现货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历史数据来看,四季度为年内猪肉消费高峰期;从数据来看,四季度屠宰宰量环比三季度增幅明显。
不过,目前大环境下或有不足预期,后期政策会强化猪价的调控,包括今年老百姓整体收入差,猪肉价格高,需求放量不及去年,因此,整体11-12月份猪价日阶段性有高点,但整体月度均价超过26元/公斤以上有难度。
五、后市多空因素
综合来看,生猪现货市场在四季度或出现年内阶段性高点。
要关注的变量因素是猪肉消费在四季度放量多少以及9月份二次育肥压栏肥猪出栏时间点情况。
偏多因素:前期产能低点在兑现、标猪仍阶段性紧张、市场看涨预期强、市场对未来猪肉消费在四季度有发酵的预期。
偏空因素:二次育肥增加的猪肉供给量、市场的持续政策抛储、接下来消费看疫情和大环境的恢复情况。
来源:明天猪价分析,我的钢铁网,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