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兰在工作中
陈化兰出席甘农大70周年校庆
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甘肃农业大学杰出校友陈化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此,记者采访了陈化兰在农大就读时的老师,陈化兰成为农大兼职博导时所指导的博士、硕士研究生,通过他们的讲述,再结合陈化兰出席农大七十周年校庆时记者对她的采访,让读者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位“世界杰出女科学家”。
1、喜欢病理学,学习很讲究效率
与许多科学家一样,当机遇出现在自己眼前时,陈化兰便紧紧抓住了它,通过高考这根“救命稻草”,陈化兰有机会从甘肃省白银农村走出来到省城兰州,在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开启她一生的求学之路,并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据动物医学院胡永浩老师回忆,陈化兰1987年考进农大兽医学专业学习,由于时间过去快20年了,很多事情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但至今仍让胡老师记忆犹新的是,陈化兰性格比较外向,虽然没有在学校和班级中担任学生干部,但有什么说什么,心直口快,处理事情很果断。在学习方面,她与其他同学最大的差别是从不死记硬背,她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考试总能有不错的成绩。另外,陈化兰虽然来自农村,但她的思想与其他同学相比却显得很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
胡老师目前还经常与陈化兰联系,对于她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作为过去的班主任,胡老师一点也不感到吃惊。“陈化兰具备这样的素质。”胡老师说。他希望陈化兰在本职工作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谈到陈化兰,陈怀涛老师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原来,陈化兰上本科时,陈老师是学院的书记,当时他经常与学生交流。陈老师对陈化兰的了解可以用很熟悉来表达。
陈老师说,陈化兰聪明、灵活而且健谈,学习上很讲究效率。本科毕业后,陈化兰找到他,说她非常喜欢病理学,希望能考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后来,当时在农大著名的兽医病理学家朱宣人和陈怀涛老师先后当了陈化兰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陈老师发现陈化兰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很“讲究”,所谓“讲究”就是她特别善于理解老师讲课的精神,学习效果非常好,有时对一些病理内容她甚至可以达到过目不忘。按陈老师的话讲,朱宣人老师是一个不太容易表扬学生的人,但当时,朱老师在公开场合就对陈化兰的学习表示“还可以”。陈怀涛告诉记者,朱老师要是说“还可以”,就证明已经学得很不错了。
2、没有说教却以身作则
回首硕士研究生的三年就读时光,2012级的李奇蒙不得不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身为硕士研究生的他,能够有幸接受博导陈化兰的指导。李奇蒙坦言,从最开始被陈老师的盛名所吸引,到这一路感受到荣耀与名利背后的真诚与坚韧,时光虽然一点点的划过,但却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随之报以豁达的微笑。这就是陈老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言为世则。在漫长的科研道路上,她总是能用坚强与温柔化解所有的坎坷与阻碍,从容淡定地走下去。古圣先贤说过,身教胜于言教,陈老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平日忙于应付各项工作,但陈老师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李奇蒙和同学们,使他们受教,相信这段研究生的经历会让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的平稳、顺遂。
谈及陈化兰带给自己的启迪时,李奇蒙分享了一个自己的小故事。“硕士阶段的我们相较于博士来说确实和导师做交流的机会比较少,但陈老师还是一有空闲的机会就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表现出关心和建议,更为可贵的是,我们经常能从陈老师的小细节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在这里我想讲一个小例子,在有一年过年期间,整个创新团队的人都在微信群里抢红包抢的不亦乐乎,当然陈老师也是很放松地在群里时而妙语连珠,时而鼓动气氛,鼓励大家慷慨布施,很有意思,也很放松。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去每个人都乐此不疲却欲罢不能,大约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而就在这个恰当的时候,陈老师突然说‘好了,我先要退了,要不然整天就做不了事了,你们开心玩’就这么简单一句,没有说教,却以身作则地体现出了自律精神的重要性,而就在我们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微博和微信上的时候,陈老师前不久也关闭了自己的朋友圈,只保持了通讯的功能,虽然看不到陈老师在朋友圈下面发表的有趣评论,但却懂得了生活中有很多比娱乐和社交网络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要去做。这就是陈老师,既是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更是行为示范、身体力行的教育家。在这里,我要衷心地对陈老师说一句:谢谢您,我永远是您的学生。”
“刚刚入学时,感觉陈老师特别的‘霸气’,气场十足,在她跟前也不敢说话。慢慢地,跟陈老师接触的次数多了,感觉陈老师也非常平易近人,但是如果实验出现错误,她也会严加批评,绝不庇护。现在,当你毕业了,就会感觉陈老师更像是一位母亲,平时除了跟我们交流实验外,还十分关心学生们的日常生活,陈老师看我天天就知道做实验,怕我生活枯燥,还热心的帮忙介绍对象,为此特别感动。”2013级博士研究生崔鹏飞回忆自己的导师时说。
3、坚信自己事业的舞台在祖国
1994年陈化兰到哈尔滨攻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传染病与预防兽医学专业,并在3年后获博士学位。1999年,陈化兰以博士后身份前往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流感分中心进行禽流感合作研究。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工作的3年时间里,陈化兰显露了卓越的才华。交流结束时,对方盛情挽留,但是陈化兰坚决地踏上了归国的路程。
2004年初,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突袭我国14个省份。陈化兰主持的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是国内唯一获得授权对禽流感病毒进行最终鉴定的研究机构。2005年8月,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禽流感新疫苗完成了实验室阶段的研究。H5N1和H5N2禽流感疫苗的研制成功,极大提高了我国防控禽流感的能力,为国家挽回损失数百亿元。
2013年4月,陈化兰和她的科研团队发现,在中国导致人感染的新型H7N9流感病毒,与同一时期存在于活禽市场上的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在国际上首次从病原学角度揭示了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来源,为中国科学防控H7N9禽流感提供了重要依据。5月,她们又发现H5N1病毒确有可能通过与人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获得在哺乳动物之间高效空气传播的能力,从而具备引起人间大流行的潜力,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了H5N1病毒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的现实威胁。7月,她和科研人员研究发现,H7N9病毒对禽类无致病力,但该病毒侵入人体发生突变后,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与水平传播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从而揭示了H7N9病毒存在较大人间大流行的风险。这些成果先后发表在《科学通报》英文版及《科学》杂志上。
如今,陈化兰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还与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交流禽流感动态信息,提出系统的解决思路,推动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发展。陈化兰说:“做研究、发论文,并不是我工作的全部。掌握疫情,准确诊断,帮助国家作出正确的决策,研究出更好的防治方法和疫苗,才是我最重要的任务,如果在某个学术杂志上发了一两篇文章,因而名闻天下,可是中国的禽流感却没有得到控制,这将是我的一种耻辱。”
4、甘农精神正在由我们传承和弘扬
多少年的各地奔波,使陈化兰都成了“国际人”。不过,陈化兰同时也承认,有时会有人通过她说话感觉到她身上的“甘肃味”。“可能是那种语言中有很硬的味道,是一口牛肉面的味道。”陈化兰说:“甘肃的自然条件不好,比不上发达地区,但是甘肃人都很努力。通过努力,甘肃人也一定会有所成就。”也许正是西北人性格中那股牛肉面一般的劲道,无意当中让她成为一名有个性的女科学家。
在母校70周年华诞之际,陈化兰应邀来校代表校友作了题为《树远大理想立自强之志迈坚实脚步》的发言。她说,忆往昔,我们还是朝气勃勃、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在母校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也是最难忘的岁月。看今朝,我们故地重逢,共同回味当年的书生意气,咀嚼几十年来的酸甜苦辣,相信校友们和我一样,每当回首在母校的生活,都会感慨万千。她说,是母校让我们学会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学会了感恩和铭记,也学会了努力和奉献。“在母校生日庆典的大喜日子里,我最想向母校倾诉的是: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与母校有过筚路蓝缕的日子;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母校给了我们良好的品质和风貌;我们是自豪的,因为我们见证了母校新世纪的辉煌;我们是骄傲的,因为母校的精神正在由我们传承和弘扬。”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陈化兰研究员是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杰出校友的优秀典范,2015年为“甘肃农业大学盛彤笙科技创新基金”捐款,表达了她对母校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对科研事业的挚爱和对科研工作者的寄望。“这将大大激励广大校友和全校师生以陈化兰研究员为榜样,学习她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在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为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学校老师表示。
陈化兰一直情系母校,是甘肃农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2016年10月在校捐资设立了“未来女科学家奖”,用于奖励和资助优秀女研究生及青年女教师,激励她们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2016年11月,该校11名2017届硕士毕业生,获得了首届“未来女科学家奖”,每人奖励1万元奖学金。
(原标题:是杰出科学家更是行为示范的教育家——甘肃农业大学师生眼中的陈化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