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畜牧网
大畜牧网
邀请
当前位置:首页>关注>畜牧大市如何解决环保难题?——安徽亳州尝试种养绿色循环实验

畜牧大市如何解决环保难题?——安徽亳州尝试种养绿色循环实验

畜牧大市如何解决环保难题?——安徽亳州尝试种养绿色循环实验
“往年,猪场将处理过的粪肥还田,需先用农用车或沼液罐车运到田间地头,再用软管浇到地里,两个人至少要干半个月,才能把630亩地全部浇一遍。”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店集镇宋牌坊村宋崇云良种猪场负责人宋崇云介绍说,今年小麦种植前,场里安排1个人,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近200亩地的粪肥还田,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原来,他的养猪场今年参加了亳州市组织的规模养殖场推进“肥水”一体化还田试点,投入20万元在田间铺设管网1100米,覆盖630亩地。走种养结合之路,给粪污找了出路,种地又省了肥料钱。

打通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

“亳州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设施蔬菜优势产区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中原优质肉牛、肉羊、生猪和国家第一批特色农产品(中药材)优势区。常年畜禽养殖量在7100万头(只)左右,其中生猪饲养量428万头、牛羊饲养量326万只、家禽饲养量6367万只。”亳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解子德介绍说,近年来,该市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废弃物逐年增长,全市每年畜禽粪污产生量约460万吨。虽然处理后的畜禽废弃物是优质肥源,但未经处理的畜禽废弃物,被当作“废水”“废物”处理,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造成资源与利用没有很好地“熔合”在一起,形成“花钱浪费资源”困境。同时,在农业生产中,存在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降低,致使农产品固有的原生态风味口感变差的现象,亟需补充有机肥。

2019年党政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市农业农村部门,整合了畜牧、农技、农发等多部门资源,为综合解决畜禽废弃物利用、化肥减量使用压力大、农作物品质降低等诸多难题提供了组织基础。如何解决粪污资源有效利用,走出一条特色种养绿色循环模式?该市农业农村局整合畜牧、农发、农技等多部门资源优势,发挥“1+1+1>3”的效应,在全市全区域实行畜禽肥水还田,摸索出“整合资源、就近还田、量化指标、加强监测”的种养结合有效方式,实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化肥减量、农作物增产增效、土壤肥力提升有机结合。目前,全市有106家规模养殖场实施肥水管网还田,计划“十四五”期间推进258家规模养殖场全覆盖。

“管网进田是路径,但粪水还田多少量、还多长时间等等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实验积累和数字论证。对每一片肥水还田的土地,工作人员都进行了取样跟踪、适时监控和数字纪录。通过近3年的时间和比对实验找到最佳组合。”解子德说,虽然不是上级部门的指定工程,但做为一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功在未来的工作,将其列为该市农业农村局“一号工程”来推进。

三合一改革推进1号工程

亳州市坚持“就近利用、全量还田、以用促治”总体思路,在规模畜禽养殖场推进“肥水”一体化还田试点,打通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在谯城区牧原公司第二分场的粪污处理区,分为固粪处理区和粪水发酵池两个区域,基本闻不到太多的异味。环保运行员孙辉介绍说,通过高温处理的固粪做为有机肥对外销售。而粪水通过二次厌氧发酵后(即粪水变肥水)通过PE管道接到附近农村的庄稼地里。农民如需要施用肥水只需向该公司申请,公司就会派专员接通软管免费为其喷施。

畜牧中心负责规模养殖场粪污规范化处置,加强日常监管,开展还田前肥水pH值、盐分、养分含量检测,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还田;农技推广中心负责肥水规范还田,开展土壤养分、pH值检测,量化肥水替代量,开展田间试验示范和效果评价等;农业开发中心负责肥水还田管网设施建设,按照“项目资金补一点、企业自筹一点”模式,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推进管网建设。

“肥水管网进田,实现畜禽废弃物有效利用,减少了畜禽粪污直排风险和臭味异味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同时取得了化肥减量的效果。通过对蒙城县、涡阳县试点养殖场周边田块进行对比试验发现,施用粪肥的田块每亩每年共计可替代化肥26.3公斤(每亩每年配施化肥77.1公斤),与常规施肥田块相比,每亩减少化肥施用量25.4%;通过4个试验养殖场的肥水替代施肥试验,4个试验点每亩地平均减少施用化肥纯氮8.3公斤、纯钾5公斤,减少碳排放26.4公斤,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和碳排放。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张俊侠介绍说。持续开展规模养殖场肥水还田利用试点,摸索出“整合资源、就近还田、量化指标、加强监测”的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有效途径。

采用“集粪水池+固液分离+厌氧处理+两级AO生化处理+多级生物氧化塘”的处理工艺,按年出栏生猪10万头的规模养殖场计算,其用于建设污水处理站的环保投入450万元,日处理污水约400吨;24小时运营制,配备三名环保运营人员,实行三班倒管理制度。吨水正常运营费用为4.5元,其中吨水加药费用为3元,吨水电费为1.5元(设备维修以及人员成本不包含在内)。

写在大地的实验正在进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们推算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理想化的数字模式。”亳州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刘善斋介绍说,按照每万头猪当量,建设总容积7000立方米的两个厌氧池和配套1300亩土地进行消纳的标准,进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消纳土地配套。在肥水还田前,做好肥水、土壤检测,合理确定化肥替代量,肥水符合安全要求后,再进行还田施用。建立检测基础数据库,强化检测数据应用。通过3-5年的土壤监测和数据分析对比,总结梳理畜禽养殖肥水还田地块土壤结构和环境质量安全性等变化趋势,为畜禽养殖肥水还田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拓展种养循环内涵。在推进畜禽肥水还田基础上,谋划实施固态粪污发酵还田技术方案,推进畜禽粪污全量还田。同时,在立足肥水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基础上,加入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中心部门资源,推进绿色农产品认证工作,进一步拓展种养循环内涵,放大“3+1”效应(即三个部门+一个部门)。

从2019年上半年原发1个实验点、到2019年下半年5个实验点、到2020年上半年43个实验点、到2020年下半年73个实验点、到2021年下半年106个实验点,经过两年多的试点摸索,形成农民“一看就懂、一干就会”的轻简技术。目前正在按照“群众可接受、财力可承受、技术可复制”的方式,以市级绿色种养示范点为样板,复制、推广绿色种养循环发展。“今年,各县区要合理确定若干个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全市约10万亩)先行推广。然后,再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市至少建设120万亩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抢先进行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为占领优质农产品市场提供基础。”解子德说,该市未来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种养循环示范等项目,依托各乡镇现有的规模养殖场和种植大户,由镇、村组织出面,对年出栏生猪1500头以上养殖场,统一流转、托管养殖场周边土地,然后发包给种植大户,把养殖和种植结合起来,实施肥水管网进田,逐步降低化肥使用量,实现培植地力。

作者:农民日报. 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在此留言,我们将进行删除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关注养猪猪价行情

2021.11.2-今日猪价多省上涨,养猪头均亏损80元已接近成本,新技术25分钟即可检出猪蓝耳病毒,喜事连连......

2021-11-2 12:06:20

关注养猪养鸡猪价行情饲料

发改委最新数据:2021年10月第4周猪粮比价、猪料、鸡料、蛋料比价情况——猪粮比回升至6以上,生猪接近盈亏平衡,肉鸡继续亏损,一只蛋鸡盈利62元

2021-11-2 15:45:37

大畜牧网
广告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