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6月份以来,生猪养殖总体处于亏损状态,9月份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高达76.7%。10月份虽然猪价有所反弹,但仍旧难以改变行业亏损现状,尤其8月份规模场新出生仔猪数量3348万头,创本轮生猪生产恢复以来新高!依据生猪生长出栏的规律计算,到2022年2月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将增加约三成左右,行业寒冬依旧漫长!
当此罕见猪周期下,“降本增效”成为每一家猪场的存亡关键!10月19日,由猪场动力网与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联合主办的2021第二届中国猪业赋能大会在山城重庆举行。湖南省生猪产业协会会长、新五丰副董事长、总经理刘艳书作《罕见猪周期波动下,猪企降本增效的思路与对策》主题报告,从4个方面分享“降本增效”切实可行的方案。
湖南省生猪产业协会会长、新五丰副董事长、总经理刘艳书
产能调节
刘艳书指出,生猪产能过剩依旧是行业现状,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生猪出栏达到49193万头,同比增长35.9%,生猪存栏43764万头,同比增长18.2%,能繁母猪4459万头,同比增长16.7%。
生猪产能同比大幅增加,已远远超出农业农村部9月制定的3700-41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目标数。产能过剩毋庸置疑,并且目前还有许多在建产能及等待投产的产能,有省份目前被留下160多个烂尾项目,不少猪场老板血本无归,其中有人投资高达1个多亿!
刘艳书认为生猪产业的规模过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企业整体饲养规模严重超量,据公开数据统计,全国15家上市猪企1-9月生猪销售6811.36万头,已超过去年全年销售量。
2、单个养殖基地的养殖规模严重超量:超大规模猪场不断出现,几万头规模母猪场、几十万头存栏育肥场等,单场饲养量不断扩大。
在生猪产业规模过度及猪肉市场消费低迷的大环境下,刘艳书指出“产能调节”非常重要,我们身为从业者要心存敬畏——敬畏产业、敬畏市场、敬畏科学。须知“猪周期”躲不过、逃不掉,市场自有其调节或者价值规律;养猪业非常需要科学的养殖技术、精细化的管理和落地能力,增效降本、提升行业竞争力才是根本。
刘艳书据此强调:养猪业已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需要通过加强立法来保护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生物安全
谈到生物安全,刘艳书表示“非瘟、蓝耳、腹泻”是目前对养猪业危害最大的疫病,对这三大疾病一定要高度重视,且不管市场行情如何,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一直是最重要的工作,防控非瘟是第一要务,避免在低迷行情下对猪场造成更大损失。
中国养猪业对抗非洲猪瘟已有三年时间,我们有方案、有技术来防控非瘟病毒,但为什么非瘟疫情还是屡见不鲜?一大原因是对“生物安全中的人性化管理”没有足够重视。
作为企业,对员工一定要有合理安排调节,要有舒适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有人性化管理措施。此外对于常态化生物安全防控,需要猪企把生物安全防线缩短和筑牢——防线越长,成本越高、风险越大。
创新赋能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刘艳书认为“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是目前对养猪业最重要的三大创新方向。
1、机制创新:猪企通过股权激励、混合所有制等机制创新可以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在寒冬下,企业更需要制定良好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绩效考核等,激发管理层和员工的创新创业活力。
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企业要长远发展,技术创新必不可少!养猪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如“育种技术、营养技术、健康管理技术、肉品加工技术、环保技术”。
3、工艺创新:推进工艺创新,要重点关注“人和猪”两大群体,满足猪“吃好、喝好、睡好”的三个需要,维持猪舍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等环境舒适度,切实做好猪场“环控、供水、供料、供电、监控、信息化、无害化、报警”八大系统,并加快“数字技术”对养猪产业的赋能。
团队建设
好的团队建设对养猪业度过寒冬期至关重要,刘艳书表示在团队管理中要保持关键岗位员工的稳定,及时分流不合格员工、留住有价值员工。
一支优秀团队要有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身体状态,团队成员人人都能挑重担、打硬仗;要通过打造坚实的团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提升企业发展的势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向心力。
最后,刘艳书强调“快乐养猪,健康养猪,绿色养猪永远是制胜的法宝!”
来源:猪场动力网,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