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处于“拍卖季”的国内玉米市场,不得不说自4月12日启动“拍卖”以来,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及影响其价格走势的“风向标”,只是近段时间有关东北产区旱情并未得到明显缓解,让“天气”再次成为炒作题材,与此同时,有关对美国进口高粱进行双反调查快速终止,也让市场在近半年时间内牵动人心的中美贸易战出现实质性“转向”,不难看出当前国内玉米市场可谓是多空并存,悲喜交加。
临储玉米成交再迎“喜讯”
4月中旬以来,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结果几乎成为现货市场的“风向标”,高成交率和高溢价一度抑制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跌势,5月17日临储玉米拍卖再迎喜讯:当日玉米投放量177.24万吨,成交142.65万吨,最高成交价每吨1650元,最低成交价每吨1350元,平均成交价每吨1488.09元,成交率80.48%。分区域来看,辽宁、内蒙古玉米成交接近100%,且辽宁最高溢价依旧每吨超过100元,黑龙江玉米成交率不足7成,且延续了拍卖以来的“三等粮”受追捧的行情。由于吉林停电,原定于5月17日投放的临储玉米延后至5月18日拍卖,且最终成交率仍高达86.41%,尽管当日黑龙江省玉米成交率下滑至37.49%,不过从最终成交均价来看,本周辽宁和黑龙江2014年二等玉米成交均价较上周均有所上升,反之2015年玉米则成交均价下滑,推算后与目前北方陈粮集港每吨1600~1690元区间相当。虽然拍卖成交量依旧较大,并且今年4月12日开拍至今已累计成交了3132.5671万吨,但是实际出库比率不足40%,这也是在临储持续高投放而玉米价格却不再继续走低的原因之一,不仅如此,随着临储2014年库存逐步下降,未来玉米底价隐形成本提高(因2015年同等级别临储玉米拍卖底价较2014年高50元)。
中国终止美国高粱双反调查
5月18日中国终止对美国高粱的双反调查公布再次吸引市场眼球,从2018年2月4日中国对美国产地的进口高粱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到4月17日宣布自4月18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时,应依据裁定所确定的各公司保证金比率(178.6%)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再到5月18日宣布中止双反调查,并如数退还反倾销临时保证金,仅仅花了3个多月时间。目前正值酒厂采购淡季,酒厂将在7、8月份陆续进入检修期,港口库存消耗缓慢,商务部发布终止对原产于美国进口高粱反倾销反补贴链调查,预计将对美国高粱港口现货价格产生利空打压,而对于国内玉米市场而言,将使得玉米在饲料中所用比例下降,毕竟现阶段美国进口高粱到达广东港成本最低每吨1700元,远远低于目前港口二等散装玉米每吨1840元的报价,再加上营养成分及适口性等因素,进口高粱更具有优势,用粮企业对玉米的需求降低。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美两国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美方不日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不少市场人士开始展望来自美国的DDGS、燃料乙醇、玉米乃至肉类等农业相关产品,所以是不是说终止对美国高粱的双反调查只是一个开始,我国进口农产品的进口大潮是否已经越来越近了呢?
综上所述,临储玉米在保持高投放量的情况下,成交率、成交价格持续高企及出库量低对玉米市场价格实际打压作用暂未显现,相反国内玉米市场继续呈现“筑底”迹象,南方粮价更因“倒挂”已久,已有反弹趋势,当然在临储玉米持续每周投放800万吨玉米的基调之下,第几轮拍卖会成为压垮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只能继续关注。同时东北局部旱情暂未得到缓解,又给市场增加几分对今年新季玉米生长及产量前景的担忧,此外贯穿大半年的中国“双反美国高粱”落下帷幕很可能意味着中国谷物进口的重启,无疑又是一个利空,尤其是临储玉米拍卖带来的利多支撑还能够支撑多久,将是我们下一步观察的重点。
(原标题:当前国内玉米市场多空因素分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2018年5月27日的《中国畜牧兽医报》 梅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