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动物急性传染病,不同类别的猪感染后症状也不相同:种猪不育;母猪出现屡配不育、空怀、返情;妊娠母猪导致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公猪引起睾丸炎,出现睾丸肿胀和萎缩,失去种用能力;仔猪引起大量死亡,15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100%;断奶仔猪死亡率10%~20%;育肥猪表现为增重迟缓,饲料报酬低。
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猪和康复猪可以长期带毒,并通过飞沫、唾液、粪便、尿液、精液和乳汁等持续向外排毒,最长可达1年。易感猪可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获得感染,病毒可通过飞沫、污染的饲料、垫草、工具器械等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配种可造成该病的相互传播,妊娠母猪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哺乳仔猪可通过吸吮乳汁引起感染。
该病对我国养猪业危害巨大,据有关监测,该病在我国猪群中的感染率10%~40%,最高可达70%以上,是导致生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疫病,我国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将其列入国家优先防治病种,要求到2020年,所有的种猪场达到净化标准。
猪伪狂犬病防治应重点做好生物安全、监测预警和免疫预防三方面的组合应用。
1、做好生物安全的八个注意事项
生物安全是一种防止病原侵入机体造成危害的安全生产体系,强调环境因素控制,保证动物健康。
一是要合理布局,做到猪场生产区、生活区、诊疗观察区、粪污处理区、饲料供应区等界限清楚,有明显的围墙等隔离设施,并符合按照当地主风向分布要求;
二是控制其它易感动物,猪场在生产区内应禁养狗、猫、家禽等其它动物,定期组织开展灭鼠活动;
三是要做好人员、车辆、工具的出入控制,各功能区入口处应设置必要的消毒室、消毒池、消毒垫等消毒设施;
四是引种控制,引进种猪应做到来源清楚,检疫等证明齐全,且隔离观察一周以上,方可进入生产区,引入公猪精液应经伪狂犬病病原检测确认为阴性;
五是要控制水源和饲料,防止病原污染;
六是及时做好病猪的隔离,病死猪及粪污的无害化处理;
七是要做好猪场内环境控制,定期做好清洁、消毒、通风和温度控制;
八是做好商品猪出售环节隔离控制,防止病原反向流入生产区。
2、开展监测预警的方式方法
一是要加强猪群健康状况巡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流产、睾丸肿胀、屡配不育和返情的情况;
二是要定期开展猪群免疫保护水平监测,对免疫28天以后的猪群进行抽样监测,采集血清样品应用伪狂犬病gB-ELI-SA试验、乳胶凝集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分析评价猪群免疫抗体水平,发现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低下,应及时补免并查找原因;
三是要定期开展猪群伪狂犬病病原监测,对流产胎儿进行被动监测,对健康猪群进行主动抽样监测,流产胎儿可采集大脑、三叉神经节、扁桃体、肺等组织,健康猪群可采集扁桃体,应用PCR、荧光PCR等方法检测,健康猪群还可采集血清样品应用gE-ELISA等鉴别ELISA方法检测,监测发现的病原学阳性应及时淘汰处理。
3、做好免疫净化提高生产性能
疫病净化是破解养猪业生产规模与效益不平衡,效益实现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是在猪价处于低谷状态时,更需要通过净化来改善生猪生产性能,提升管理效益。
猪场伪狂犬净化分为免疫无疫和净化两个阶段,其中免疫无疫是在常规防治基础上重点强化包括后备猪、种母猪和种公猪等种猪的伪狂犬病筛选监测淘汰,建立并扩大伪狂犬病高免保护的阴性种猪群。
一是强化种猪群隔离防护,专门设置种猪隔离猪舍,强化生物安全控制,防止疫病由商品猪流入种猪群;
二是对存栏种猪进行全面筛查,应用伪狂犬病gE-ELISA、PCR等方法对存栏种猪实施伪狂犬病病原监测,淘汰病原学阳性种猪,建立伪狂犬病阴性群;
三是阴性群优化,对建立的阴性群进一步用gB-ELISA等方法开展免疫抗体监测,检出的免疫抗体阴性猪强化免疫和免疫抗体跟踪监测,如仍为免疫抗体阴性则视为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进行淘汰处理,优化种猪群;
四是扩大阴性群,持续开展后备种猪的筛选监测,将检出的伪狂犬病病原阴性且有效获得免疫保护的后备猪补充进一步扩大阴性种猪群;
五是每年至少开展1次阴性群验证评估,按照置信区间95%,预期流行率3%的证明无疫的方法进行伪狂犬病病原学抽样监测,按照置信区间95%,预期流行率90%,可接受误差10%的估计流行率方法进行伪狂犬病病免疫抗体抽样监测,对阴性群进行评估确认。
猪场达到并维持伪狂犬病免疫无疫状态2年~3年后,在强化生物安全和监测预警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实施伪狂犬病免疫退出,进行非免疫无疫的净化。
(原标题:做好生物安全、监测预警和免疫预防三方面工作 伪狂防治要打好“组合拳”)
相关阅读:
重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团队首次鉴定并治愈猪伪狂犬病病毒跨物种感染人的病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