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稳定生猪产能的措施,促进保供稳价增强猪肉安全供应保障能力。会议指出,通过多措并举稳定生猪生产,目前生猪产能已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针对当前供需变化,要遵循经济规律,更多用市场化方式缓解“猪周期”波动,确保生猪供应和价格稳定。
7月29日,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1.96元/公斤,比前一天上升1.2%。业内普遍反映,这是猪价在探底之后开始回暖的信号,有机构称,“新一轮的猪周期开始了”。
自2018年8月份第一例非洲猪瘟病例在我国辽宁出现,自此以疫情为主线,我国生猪产能以及猪肉价格经历“巨变”——疫情暴发带来的主/被动性抛售,导致生猪存栏量急剧减少,猪肉价格暴涨。
7月20日,在农业农村部举行的2021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表示,从今年2月份开始,生猪价格连续5个月下降。截至6月末,全国集贸市场猪肉的零售价格是24.6元/公斤,比2020年2月份的历史最高价59.64元/公斤降了一半还多,同时养殖场户也陷入了亏损。
蔓延的疫情
2018年8月3日,辽宁沈阳确诊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病例,这对于一个猪肉生产和消费量均占全球50%以上的国家来说,非洲猪瘟对中国的养猪行业和“肉篮子”造成了巨大影响。
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非洲猪瘟在北方集中暴发,2019年二季度开始向南方蔓延。截至2019年7月31日,全国31个省份均有城市发生了非洲猪瘟,共150起疫情,累计扑杀生猪116万头。
受非洲猪瘟影响,根据数据,2019年1月起,我国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快速下降,且降幅逐月加大。生猪价格从地区分化演变到全国普涨,至2019年10月底,全国生猪均价逼近40元/公斤关口。
记者从一些养殖户了解到,在2018年至2019年,大量的猪因非洲猪瘟被扑杀,但扑杀的数量与总量比只是少数,对猪场存栏数量构成重大影响的,还有养猪户对感染非洲猪瘟后亏本的恐惧。尤其是个体养殖户,很难承担得起这种风险。因此,养殖户不敢提升产能,出栏急剧减少,中小养殖户的置换和退出也导致了猪价攀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从生猪存栏和出栏的情况来看,也出现了明显的下跌。2019年,生猪存栏31041万头,同比下跌27.5%;生猪出栏54419万头,同比下跌21.6%。如此之大的缺口,自然导致了猪肉价格上涨。
疫情防控和政策扶持
非洲猪瘟首次传入我国后,疫情迅速发展。国务院办公厅随后印发了关于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手段。通知提出的防控措施可归纳为“灭、查、限、禁”。
灭,即快速消灭疫源。一旦发现疫情,迅速抓好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工作;查,即针对生猪交易市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厂、北部边境省份等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全面加强排查监测;限,即限制生猪移动。要求各地切实加强生猪调运监管,同时从严从重处罚违法调运行为。禁,即禁止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
为落实通知要求,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发生疫情省份生猪及其产品调运要求,严格查处非法生猪运输,限制生猪的大范围流动。由于中国的猪更多的是跨省运输,此举大幅度降低了非洲猪瘟的危害。
同时,为确保老百姓“肉篮子”猪肉供应,从中央到省、再到市都密集出台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以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进一步提高存栏、补栏量,保障市场供应,防止生猪生产和价格大起大落。
自2019年底,政府对养猪业进行了大力度的扶持。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七个部门出台了17条政策措施支持生猪生产发展。包括对生猪生产发展、动物疫病防控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贴、猪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时间延长、增加能繁母猪保险保额、对整车合法运输种猪及冷冻猪肉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等多种措施。
在政策利好和市场行情的双重带动下,养殖场补栏的积极性开始恢复,向好的因素增多。
除了“正邦、牧原、温氏”生猪行业三巨头以外,阿里、京东、网易等多家互联网企业也涌入了生猪养殖业,生猪存栏量持续提升。
新冠疫情下的“猪周期”
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的“猪周期”,是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肉价格高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到很低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这十几年来,猪给我们上了一堂市场经济课。”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表示,经济学有一个原理叫蛛网理论,凡是有一定生产周期的农产品,比如说猪肉,会受蛛网理论的约束,通俗地讲,“即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所以这十几年我国猪肉的价格一直是上上下下的。”
这种周期性大幅波动,使猪农叫苦不迭,“赚一年、赔一年”,“价高伤民、价贱伤农”。
2018年5月,市场定义为新一轮猪周期的起点,在非洲猪瘟背景之下,猪价在2019年10月见到周期高点,从生产周期来看,产能已经由减转增发生量的变化,价格进入下行阶段。但受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猪价高位区间被拉长。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实现2018年4月后环比首次增长,随后持续环比恢复。2019年12月27日,全国猪肉批发市场均价42.89元/公斤,比11月1日价格高峰52.40元/公斤下降18.15%。
受随之而来的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猪肉价格没有出现调头往下的趋势,至2020年2月份,全国集贸市场零售价格站到了59.64元的历史“高位”。当月CPI同比涨幅5.2%,推动CPI上涨的主要是猪肉价格,同比涨幅达到了135.2%。
为缓解市场猪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增加市场猪肉供应,2019年9月以来国家持续向市场投放储备肉,保供政策对猪价上方形成压力。2020年全年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38批,累计投放量为67万吨,这一数量相对于全年猪肉产量来说,影响相对有限,但短期能起到调节市场的功能。
跌破成本价
2020年生猪养殖利润处于历史高位,中间虽有反复,但至年底有统计数据显示自繁自养利润仍有2117.79元/头,外购仔猪利润558.71元/头。
利润驱使下,市场补栏热情积极。
本轮扩/复产虽仍是大厂先行,散养户角色亦不可小觑。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0年全国规模猪场比年初增加1.6万家,散养户比年初增加228万户。
同时,在与非洲猪瘟缠斗了近两年后,农业农村部于2020年5月宣布,非洲猪瘟病毒已经在中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其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
伴随着猪肉产量快速增长,生猪产能持续释放。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生猪生产逐步恢复。2020年三季度末,生猪存栏37039万头,同比增长20.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822万头,增长28.0%。
2020年10月,猪肉价格开始明显调头往下。北京新发地统计部门负责人刘通介绍,去年10月初,白条猪批发平均价走势图与2019年同期的走势出现十字交叉、价格也由同比大幅上涨转变为明显下降,“这是毛猪产能明显恢复的重要标志。”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从今年2月份开始,生猪价格连续5个月下降,6月末,全国集贸市场猪肉零售价格是一公斤24.6元。这个价格比去年2月份的历史最高价59.64元降了一半还多,养殖场户也陷入了亏损。
北京新发地董事长张玉玺说,北京市6月15日猪肉批发价格曾经下降到16.5元每公斤,同比下降了50.2%,“已经达到农民养猪成本的临界点。”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表示,对普通市民来讲,大家可能感受到猪肉价格便宜了,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养殖利润不断下降,养殖场户陷入亏损。这种局面如果持续下去,既不利于产业长期稳定发展,也不利于猪肉长期的稳产保供。
由于猪粮比价在今年6月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国家发改委连续两次发布预警,启动三批临时收储“托市”。同时,积极指导各地做好收储工作,形成“托市”合力,稳定市场预期。农业农村部也提醒养猪场户避免投机性压栏和恐慌性出栏,加快淘汰低产母猪。
在各方密切配合下,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势头得到初步遏制。7月28日最新统计,猪价稳中上涨,华东地区全部持平;华中、华南、华北地区除江西、湖北、湖南上涨以外,其他地区全部持平;东北、西北、西南地区除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持平以外,其他地区全部上涨。
建立调控机制
7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稳定生猪产能的措施包括三条,首先是稳定财政、金融、用地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规模猪场存量。帮扶中小养殖场(户)提升养殖水平。其次,要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当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同比减少10%以上或生猪养殖连续严重亏损3个月时,各地可对规模养殖场(户)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第三是要抓好疫病防控,加强猪肉储备应急调节。
姚景源表示,猪价周期性波动不断,当中有多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包括完善补贴政策、提高预警信息,加快生猪的产供销一体化建设。有数据显示,中国的生猪散养比例占到了80%,规模养殖仅占20%。“相对来说,目前规模化养殖还是有所盈利,散养确实是已经快要跌破成本。”散养猪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造成中国生猪生产、加工与销售的脱节,供需失衡就会导致游资的介入,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曾就此分析称:“全球主要猪肉市场均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例如美国和欧盟。并且随着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周期呈现延长趋势。提高生产稳定性是减缓猪价周期性剧烈波动的最有效的措施。”
朱增勇在一次报告中说:“2020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仅有18万户,全国仍有2000多万户小型养殖户,生猪自繁自养仍然占据80%,中国未来依然适合适度规模猪场。”
辛国昌也表示,必须要提醒广大养猪场户的是,高利润阶段已经结束了,不要再赌市场,要多关注农业农村部门的官方预警信息,要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做好节本增效的各项工作。“不要听信市场上的一些小道消息,不要盲目压栏,要有序出栏,不要以投机心态来安排生产,要做好长期的节本增效工作。”
来源:新京报记者 陈琳 实习生 王垚,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