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靳大成老师这样解释,孟懿子问:何为孝道?孔子说了两个字,无违,就是不要违背礼节的意思。
樊迟给孔子驾马车,回家路上孔子跟他提了这个事情。樊迟继续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具体解释说,父母在世之时,要以礼节奉养;父母去世了,要以礼节安葬。在祭祀死去的父母时,也要依礼节而行。
孟懿子与樊迟,两个人向孔子问同一个问题,却得到不同的回答,为什么?
靳老师说,因为当时孟懿子与孔子之间存在发生了一些事情,孟懿子抵制孔子主导的“堕(huī)三都”,也就是说没有听从他父亲孟僖子的遗愿,与孔子学习礼,所以他无违。
孟懿子,姓仲孙,名何忌,号孟孙,懿是谥号,不一定是孔子的学生,而是介于学生与朋友之间的关系,是鲁国的卿大夫,有相当地位的人。当时鲁国三桓之一,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合称三桓。
樊迟,名须,字子迟,是孔子的学生。
堕三都是什么?
堕,意思是毁坏城墙。当时鲁国的诸侯和卿大夫的崛起和专权,而各自的家臣也势力不断增强,以下犯上。孔子为了打击家臣的势力,建议拆毁他们私有领地的首府。
孔子所说的孝,既包括生前的奉养,也包括死后按照礼仪埋葬和按时令祭祀。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如果一个人无后,最大的问题不是父母年老没人奉养,而他自己百年之后,父母祖先祭祀的事没人过问了,这才叫不孝。
其实做子女的要孝顺、尊重父母,而做父母的也要理解子女,双方互相理解,才能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来源:小言的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