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邦科技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一季度预计净利润约2.05亿元至3.05亿元,同比下降66.32%至77.36%。小编对正邦科技在互动易平台上回答投资者问题进行小结。
1、关于低效母猪的淘汰
一季度主动淘汰35万头低效母猪,销售价格约为肥猪价格的6-7折,头均亏损近4000元,这也是一季度业绩变动原因之一。该批母猪基本为2019-2020年外购的母猪,入账成本远高于自产二元母猪,摊销大、效率低,因此在自产二元种猪上量后,公司选择提前主动淘汰,虽然牺牲了短期利润,但从长远来看,能为公司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后年成本下降奠定坚实基础。
主动淘汰低效母猪主要是基于长远发展的战略考虑:一方面自产后备二元种猪上量,能保证后续生产需求;另一方面,大量外购种猪性能相对较差,而优势种猪数量正在快速增加,从栏舍资源、人才配置资源、生产成本降低等许多方面,主动淘汰相对较差种猪,替换更新性能较优的种猪,都有利于公司成本的快速下降,最大化资源效率,确保公司轻装上阵。
一季度养殖完全成本21-22元/公斤,目前,低效母猪淘汰工作已进入尾声,整体种猪群将进入高效阶段,仔猪成本将进入快速下降期。展望1-2年,海外引种开始真正发挥效能,350万母猪完全自主循环,种群效能将完全发挥出来,仔猪成本预计明显低于非瘟前水平。
一季度没有外购母猪,目前公司自产后备二元种猪上量,能保证后续生产需求,公司自产仔猪资源较为充足,除因局部地区生产不均衡导致少量外购仔猪育肥外,原则上不外购仔猪。
2、关于引种问题
国内目前曾祖代和祖代主要以进口为主。2019年公司启动万头引种计划,2020年引进6720头国外优质原种猪,2021年3月完成2400头引种,预计今年6月前继续引种,累计引种将超1万头,成为国内引种规模最大的企业。
2020年3月第一批引进的种猪已于11月顺利产仔,平均单胎产仔数16头,最高可达18~19头。该批引种均为GGP,这批种猪性能优越,将起到改良基因,优化种群结构,提升种群生产效率的重要作用,长远来看对公司的成本改善是非常有利的。
本次引种结束后,国际主流的法系、丹系、加系、美系等种猪将同时聚集于公司的产业体系中,丰富了种猪基因库,改善中国种猪遗传性能,打造具有正邦特色的商品猪配套系。
3、应对非洲猪瘟疫情
公司下属各繁殖场、育肥场及养户均已建立了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即“生物安全六部曲”,一场布局、两段饲养、三级生物安全洗消烘体系、四区划分、五流管控、六色路线管理。
从人员、物资隔离;车辆洗消烘干及各类物资的消毒方案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控制体系,能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为应对弱毒潜在威胁,公司完善和提高物资、人员进场标准,在原有消毒基础上,必须再在场外静置3天,并采用337频率防新冠咽拭子+超敏的抗体检测筛查,即3次检测,每次间隔时间分别是3、3、7天,增加检测频率和准确性,不断优化防疫流程与细节操作,能有效防范猪场损失。
4、养殖模式(公司+农户模式)
公司2015年以前主要以自繁自养为主,2016年开始探索公司+农户模式进行轻资产扩张,2017年、2018年该模式在公司内部快速推广,在公司+农户模式下,公司需要支付养户代养费,但同时也无需聘用育肥饲养员工,无需支付资金建造育肥栏舍并承担相应的折旧费用和资金成本。
两种模式的成本差异并不显著,因此,公司权衡资金投入与发展增速后,选择以较低的资金投入取得更快发展增速的轻资产发展模式(即公司+农户模式)。
关于两种养殖模式之间管理复杂性比较的问题,特别是非瘟常态化情况下,两种模式的生物安全防控效率问题:公司自前两年开始探索和不断修正完善的育肥生产标准化建设、管理流程标准化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工业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和晋升路径地图打造,都极大的提升了对公司+农户模式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管控有效程度,公司能有效、及时、精确的管控合作农户的生产管理过程,无论是育肥过程管理还是生物安全流程管理,公司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两种模式的管控都是有效的。
公司生猪出栏结果的实践也已证明,公司管控下的公司+农户模式同样能养好猪、养大猪。
来源:大畜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