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兄”不仅因为其高身价引关注,“从哪来”“怎么养”也把猪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世界生猪生产和供应第一大国,在养猪这件事上,我们却被“卡脖子”了,日前,牧原曾表示,公司早已布局种猪育种,不需外购种猪、仔猪,且公司商品猪可以直接做繁育种猪使用,摆脱了对进口种猪的依赖。
种源“卡脖子” 加重养猪成本
作为最大的生产、供应国,我们为何要从国外引进猪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所研究员王立贤对记者表示,地方品种种猪生长速度很慢,瘦肉率比较低,一般作为优质肉推向单独的市场销售。靠地方品种培育出来的猪还不能完全满足我们吃肉的量的需求,同时也因为生产效率比较低,如果不是单独销售的话,从成本上来说也是不划算的。
另外“洋三元出栏快,除了在成本上更具优势,目前也更适应市场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所王金全博士也对记者表示,国内饲养的猪品种多来自国外洋品种,生长速度快(六个月左右出栏),瘦肉率高,料肉比高,经济效益好。而与之相比,我国的本土地方品种的猪,饲养周期在七至十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生长速度较慢。
尽管采用国外引进品种培育出来的生猪更符合市场需求,但是算上养殖成本后并不划算。据统计,一头从国外引进的种猪均价为3万元,再加上运输费隔离费等相关费用,毎头猪的平均花费约4万元。
此外,生猪养殖是饲料玉米消费的第一大户,采用国外品种培育的猪也会加重饲料消耗上的压力。“国外品种的猪需要玉米、大豆等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满足其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而我国本土品种的猪可以饲喂多种来源的饲料原料,能够降低对玉米、豆粕型饲料粮的依赖。”王金全说。
更重要的是,猪种难以保存和退化的问题,也是养殖行业引种后需要考虑的。不断地引种、培育、杂交,也令一些本土地方品种消失。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秀东表示,畜禽的种质资源是活体,不像农作物可以落地再生根,在混杂过程中,地方品种会逐渐消失,最后猪的品种越来越少,近亲繁殖、退化等问题也就会出现。
牧原:已摆脱对进口猪种的依赖
猪肉的品质由基因决定,对企业来说,一头花费4万元的种猪真的能带来高利润吗?我国最大的自繁自养生猪养殖企业牧原股份目前已摆脱了对进口猪种的依赖。
据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自1999年开始布局种猪育种的“种子计划”,2020年为行业提供种猪643万头,出栏生猪1811万多头。2020年底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和后备母猪近400万头,目前已经成立8家专业种猪育种公司。
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培育种猪方面,公司花费的投资多于引进种猪的十倍。牧原股份把国内好的种猪基因留下来,还要把国外好的种猪基因引进过来,致力于做更适合在国内环境下发展的种猪品种。牧原股份已经摆脱了对进口种猪的依赖,公司的商品猪可以直接做繁育种猪使用,并且公司种猪和繁育猪、商品猪的肉质一样好。育种工作取得的性能改善可有效积累,并可以通过配套繁育传递给商品猪群,长久来看,企业不需要加大成本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牧原股份的生猪毛利率高于同行,该公司解释称,这与公司不对外采购仔猪、种猪有关。据了解,仔猪的单位成本远低于育肥后的商品猪的单位成本,种猪与仔猪的毛利率又高于育肥后的商品猪的毛利率。2019年及2020年1-9月,该公司种猪、仔猪销售比例提升较大,拉低了公司生猪业务的单位成本。这导致该时间段,在我国生猪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的背景下,牧原股份的生猪业务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
除了牧原,其他生猪养殖行业的相关企业也纷纷在育种方面加速跑。新希望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20年底,公司种猪总存栏已达到216万头,其中父母代能繁母猪超过100万头。预计2021年下半年,最晚到年底,父母代种猪全面实现公司自供。预计从2021年年中开始,公司不会再外购种猪。此外,天邦股份、温氏股份也公开表示,其种猪事业部的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值得关注的是,培育国产猪种需要企业加大投入吗?在育种方面,成本控制会不会成为企业面临的难题?
在牧原股份看来,自主培育种猪比引种更节省成本。“因为疾病防控也是当前育种工作面临的一大困难。在非洲猪瘟常态化背景下,猪群健康是进行育种工作的基础。我国的饲养与疫病大环境与国外有差异,国外优秀种猪进入我囯后,由于养猪生产中健康管理、环境管理等技术脱节,导致种猪基因潜能表达受限。通过长期选育,自主育种更适合在这个大环境下发展,不会对企业成本造成影响。“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中国商报,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 牧原股份:1-2月生猪销量约500万头,同比增长250%,独占鳌头
☞ 牧原、温氏、正邦、新希望等13家猪企1-2月生猪销售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