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昂首走来。“实‘鼠’不易,‘牛’转乾坤”的贺岁短语霸气刷屏,人们希望吉瑞的牛能给大家带来吉祥好运。
牛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二。“开天于子,地辟于丑”,古时传说,牛是辟地的功臣,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的象征。虽然民间称牛为“丑牛”,但牛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丑,口碑极佳,是勤劳奉献、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等许多优秀品质的代名词。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对牛赞赏有加,爱牛、敬牛,颂牛、画牛、咏牛,留下了大量与牛有关的文艺作品。古诗词中的咏牛名句“汗牛充栋”。唐代杜甫有“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抒发渴望和平、化甲铸犁的心愿;宋代李纲的“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表达“为民请命”的志向和抱负。近现代以牛自喻者比比皆是。诗人臧克家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赞扬老黄牛勤恳奋进、任劳任怨的品质;鲁迅不仅比喻“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还写出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铿锵之词……这些诗句或慷慨,或悲壮,或感寓,或抒怀,无不笔底生花,雅俗共赏。历代画家喜画牛,唐代韩滉有《五牛图》传世;近现代潘天寿、李可染、吴冠中皆是画牛名家,吴冠中画过名为“奔腾”的牦牛图,画面上几头牦牛奋蹄疾进,令人难忘。
传统农耕时代,牛的地位很高,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耕牛越多,就意味着可开垦的荒地越多,也就越富裕。故牛的归属、数量,代表着所属人的财富、地位。就连物品的“物”字、特别的“特”字,都要与牛扯上关系。《说文解字》对“物”的解说是:“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民以食为天,在农耕时代,牵牛耕田是生活的根本,所以“物”也就成了所有事物的总称。古代诸侯歃血为盟,盛牛耳于珠盘,由主盟者执盘,故称主盟者为“执牛耳”。《左传·哀公十七年》云:“诸侯盟,谁执牛耳?”从此,“执牛耳”便引申为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汉字中,只要与牛有关的,不是有点牛劲儿,就是有些牛的精神。在我们周围,活跃着一大批具有牛品格秉性的人物,其中既有敢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拓荒牛”,也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老黄牛”,还有认准真理、毫不退让的“老犟牛”,更有年轻有为、不畏困难艰险的“初生牛犊”……他们堪称民族的脊梁。
牛年来临,大伙儿都要有一股牛劲儿和牛脾气,发扬牛精神,甘做“孺子牛”,不待扬鞭自奋蹄,干劲儿气冲斗牛,事业牛气冲天。让我们牛年更牛!
来源:农民日报,许国华,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主席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提到,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