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告第381号公告获悉,湘沙猪、鲁中肉羊、草原短尾羊、黄淮肉羊、疆南绒山羊等25个畜禽和蚕新品种及配套系、玉树牦牛等5个畜禽遗传资源,业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根据《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办法》规定,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颁发证书。
河南省成功申报首个肉羊新品种“黄淮肉羊”
河南省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主持培育的“黄淮肉羊”新品种正式诞生,该新品种的培育成功对河南省乃至整个黄淮地区的肉羊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据悉,黄淮肉羊新品种是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权凯博士肉羊项目团队组主持,联合项目创新联盟单位河南省畜牧总站等20多家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通过产学研紧密联合的模式,18年如一日创新研究和实践培育而成。该品种具有繁殖率高、生长速度快、耐粗饲、肉质好等特点,是适合规模化养殖的河南第一个肉羊新品种。目前该新品种肉羊较现有地方品种每只羊年增收超过20%,各地养殖户对该新品种高度评价。
黄淮肉羊以杜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和小尾寒羊杂交羊为母本,经历了自2003年至2018年的创新研究和实践,在2016年至2020年的材料整理申报过程中,历经黄淮肉羊中试试验,河南省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农业农村部检测鉴定,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羊业委员会材料审定、现场审定等,于近期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终审。
“黄淮肉羊”产业化推广将实现产值60亿元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校长罗士喜强调,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四个面向”要求,为“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推动高校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指明了方向。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作为一所涉农高校,积极营造科研氛围,培育重大成果,学校教师获得2020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立项8项,高水平科研工作实现新突破。2020年12月31日,学校权凯博士主持培育的“黄淮肉羊”新品种通过终审,将为乡村振兴、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河南省现有肉羊1800万只,养羊从业者150万人,年产值约400亿元。“黄淮肉羊”新品种中的成年公羊体重为98.1千克、母羊体重为71.7千克,公母羊6月龄育肥体重分别为58.50千克和52.45千克,每只母羊年提供断奶羔羊数2.38±0.14只。“黄淮肉羊”较现有地方品种每只羊年增收超过20%,“黄淮肉羊”的产业化推广和普及预计在3年内达到200万只,实现产值60亿元,直接增收将超过12亿元,为实现河南省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黄淮肉羊”新品种的培育是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黄淮肉羊”采用两个品种的杂交培育模式,经过杂交创新(2003~2010年)、横交固定(2011~2017年)和群体扩繁(2018年至今)三个阶段培育而成。
在2003~2007年探索杂交阶段过程中,从国外引入杜泊种羊63只,利用杜泊羊在郑州周边地区进行肉羊杂交改良试验,为“黄淮肉羊”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2008~2017年的育种实施阶段,2008年“黄淮肉羊”培育真正进入工厂化阶段,在权凯博士的技术指导下,沿京广线建立了浚县鑫林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舞阳绿源肉羊发展有限公司2家规模化养羊场,利用杜泊羊和小尾寒羊开展了组织改良。2015年7月成立了“中原肉羊产业发展联盟”和“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权凯博士肉羊项目团队依托“联盟”和“学会”,开展了“黄淮肉羊”的联合育种。
2018年启动“黄淮肉羊”新品种审定工作。2016年在国内9家羊场完成了“黄淮肉羊”中试试验;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种羊及羊毛羊绒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了“黄淮肉羊”生产性能测定;2019年3月,“黄淮肉羊”通过了河南省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2019年7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对“黄淮肉羊”培育给予6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2019年10月,“黄淮肉羊”新品种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羊委员会的申报材料审定;2019年12月,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羊委员会的现场审定;2020年9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在扬州召开会议,羊专业委员会通过了“黄淮肉羊”新品种的审定;2020年10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终审会议,审定通过了“黄淮肉羊”为河南省第一个肉羊新品种。
18年科研团队不懈努力育新品
“黄淮肉羊”新品种的培育得到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黄淮肉羊”新品种的培育,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对“黄淮肉羊”的培育给予专项经费支持,也给“黄淮肉羊”育种团队后期申报鉴定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
“黄淮肉羊”新品种培育团队,历经18年,在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和工作之余全身心投入到肉羊育种项目上,权凯博士带领项目组成员走遍了河南省所有羊场。
“黄淮肉羊”新品种培育团队在起步时非常困难,无资金、无基地、无平台,正如他们自己开玩笑说的那样:我们是个“三无”团队,凭着对养羊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没有资金自己贴工资,给羊场技术服务建基地、搭平台,用热心和技术取得了河南羊行业的广泛信任,为养羊产业培养一线技术人员100多人,得到了养羊企业、养羊户以及老百姓的认可,同时也为“黄淮肉羊”新品种的繁殖推广奠定了坚实的资源、人气和技术支撑。
项目主持人权凯博士先后被评为河南省12316“十大三农专家”、被聘为河南省“三农”专家团副团长,2010年被聘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羊业分会常务理事,先后参与了国家农业农村部援非技术指导和培训、国家民政部新疆少数民族产业技术培训等。
营造科研氛围 培育重大成果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穆瑞杰表示,学校坚持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强力推进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着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行业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科研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历来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制定了以完善科技发展机制为抓手,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核心,以提高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的科研方针;确立了“建载体,搭平台,创新体制机制”和“纵向提升、横向贯通”的科研思想,构建了“围绕畜牧业,牧工商融合,特色化发展,差异化突破”的科研思路;科研处按照“三重一大”的工作思路指导科研实践;以制度建设为管理抓手,以“三转”思想为服务理念,以“请进来,走出去”为交流方式,以组建大团队、构筑大平台、培育大成果、争取大项目、提供大服务、形成大科研为努力方向,先后出台了多个激励科研创新的重要文件;并强力推进科研能力提升“六大工程”,营造了风清气正、干劲十足、求实创新的科研生态和“自信、自立、自强”的学术氛围,推进了学校科技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双提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黄淮肉羊”新品种作为学校重点培育的重大科研成果,专门成立了由副校长张卫宪任组长,科研处和动物科技学院专家教授为成员的“黄淮肉羊”培育专班;张卫宪把自己的科研经费用来帮助“黄淮肉羊”新品种研发,并帮助组建“黄淮肉羊”新品种研发团队,建立科研实验室和育种基地,并多次组织省内外知名专家来校召开专题学术会议,解决“黄淮肉羊”新品种培育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参与企业设立专项科研资金,支持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及制作“黄淮肉羊”动物标本进行成果展示和宣传。
如今“黄淮肉羊”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标志着该品种培育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河南省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育事业和我省现代畜牧业在全国的地位。
来源:河南日报,作者 田明 通讯员 田景丽,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