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PEDV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大猪小猪均可感染,10天以内的小猪发病死亡率在90%-100%,抗生素治疗无效。另外,近些年病毒的变异频发,难以防控。对养猪业的危害非常巨大。
视频时长14:20,干货满满,建议用wifi观看
Q:猪流行性腹泻病现在的流行情况,以及对规模养猪的影响?
曹教授:猪的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现在这个病,从我们检测的情况来看,在大型的猪场发病还不是太多。但是在那些规模比较小的,卫生条件比较差的散养户,这个病影响非常大。
Q: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难点是什么?
曹教授:这个病的防治确实非常困难,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病大猪小猪都可以感染,但是发病是小猪,十天以内的小猪发病死亡率在90%-100%,所以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做免疫的话,对小猪又来不及。所以一般来说是免疫母猪,通过乳汁给小猪哺乳,这样来进行预防。
Q:目前对该病有哪些误解?
曹教授:现在对这个病大家的认识还不是那么的透彻,因为引起腹泻的原因是很多的,流行性腹泻只是其中的一种,根据我们监测的情况来看,流行性腹泻应该占到(腹泻症状)的40%-50%。
曹教授:对一般的养户来说,误区还是比较多的。第一个误区就是认为(PED)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实际上这个病的免疫效果是不够理想的。目前来说,一般的免疫以后,根据我们做的,保护率应该70%左右。所以现在的疫苗,不管它是多新的疫苗,宣传多好的疫苗,保护的效率是有限的。第二个误区,我先不管,等它发病了再进行治疗,其实这个病,一旦发了以后,治疗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Q:您和您的团队为什么要主办这次研讨会?
曹教授:我们的团队属于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重点实验室是华南地区动植物疾病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基地。不管是动物的病害还是植物的病害,我们都有非常深厚的研究功底。以养猪来讲,全国生猪产业体系的首席专家就是我们这个重点实验室的陈耀森教授。第二个原因,我们今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课题,我们这个课题就是关于猪流行性腹泻。
曹教授:我们组织了全国优势的力量,来对猪的流行性腹泻进行攻关。这次研讨会我们邀请了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江苏农科院、上海农科院、北京农业科学院、以及华南农业大学的一些专家来对他们关于流行性腹泻的研究,报告他们的成果。另外我们还邀请了广东地区的养猪的大的企业,包括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这样一些大的企业来共同研讨。
Q:您希望这次研讨会能有什么成果?
曹教授: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一个来找出它为什么发病这么厉害,第二个免疫的效果为什么这么差,第三个还要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曹教授:我们希望,建立企业家、科研所、高等院校一个沟通的平台,要让科学家确实的让他们的研究为我们生产实际服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流行性腹泻的根本的解决之道。
Q:您报告的内容中,您最想跟观众特别强调的是哪几点?
何所长:我的报告主要想告诉大家,一个是这个病在国内外的流行状况,特别是比较易变的S基因和它编码蛋白的一些变异和毒力之间的一些关系,这个跟这个病(PED)的防控还是非常紧密的。这个病虽然我们国家以前就有,但是从10年以来,在国内导致了一个大面积的暴发流行。随后包括在美国以前没有的都大量流行,现在在我们周边的国家,这个病都存在。造成的危害,都是非常大的。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的高度重视关注这个病。
何所长:第二个,我给大家讲的内容就可以看出来,引起这个病的病毒是非常容易发生变异的,这种变异,多重多样,尤其今天我们提到的这个S基因与它编码的蛋白,存在着一些氨基酸和编码蛋白的突变。另外呢,还有一些特征性的缺失插入,就这些变化,是不是和它的毒力有直接的关系,或者说跟它的流行关系是怎么样的,这个也是我们进一步有待去探讨的内容。也是由于这种变异,使得我们对这个疫病的防控难度加大,所以我们有待充分的认识这个病毒本身特征,防控难度有所认识。
何所长:第三个,我想强调的是,这既是一个报告会,也是一个课题的讨论会。也是把问题提出来,目前这种现行的疫苗对当前这个病的防控,特别是流行株引起的病的防控效果不是十分的明显。是由于毒株的一些变化,导致毒力的变化和免疫原性的变化?虽然现在有一些数据和实验能够说明可能存在这一种关系,但它真正的原因还需要我们未来几年的研究,共同的去攻克这个难题。
Q:您对养殖生产一线的畜牧兽医主管们建议是什么?
何所长:对这个病的本身来说,疫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我们国家已经批的疫苗,大部分都是针对以前的经典毒株的疫苗。从临床使用的效果来看,经典疫苗对以前的毒株效果更加好一些,对流行毒株的效果差一些。当然这种差异到底是疫苗本身的问题还是由于毒株的变化还很难说。
何所长:但是,就说明一个,还是要选择更加合适的疫苗。疫苗有两点需要注意的:针对用流行毒株就是变异株制备的疫苗已经开始上市了。第二个,即使是经典疫苗,如果抗原量足够高的时候,就是对变异毒株的防控也还是有比较好效果。最后,就是做好这个生物安全的措施。
Q:您对这个疾病的未来的防控研究方向怎么看?
何所长:作为研究人员的来说,对这个病毒的一些基本的特征,以及它导致的一些致病的一些状况还要进一步的了解,这个也是我们这个课题设置的主要目的。对这个病本身以及病毒的深入了解,这样也对我们今后新的防控措施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加强基础性研究。
何所长:另外一个,对新型疫苗的研究还是要进一步的加强,无论是灭活疫苗还是弱毒疫苗都是肌肉注射的。但是这个病,更重要的还是肠道感染,怎么来提高他的免疫效果,改变它的免疫途径,需要进一步去探索。特别是在弱毒疫苗的使用上面,现在用肌肉注射,其实消化道的免疫可能更好一些。但是毒株有它的特性,如果通过消化道可能有毒力反强的产生,怎么解决这个免疫效率和这个毒力、反强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何所长:当然,未来可能有一个新的技术,有一些新型的疫苗也是有可能的。临床上面的综合防控的研究也是要进一步加强。
毕英佐 研究员
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Q:您觉得生产一线的畜牧兽医工作者们应该注意什么?
毕研究员:PED是危害养猪业非常大的疾病。蓝耳病是软刀子,PED是个快刀子。PED是危害刚出生的小猪(一周龄内),大批死亡。现在这个病,防控存在很大问题。首先,病毒发生了变异,没有很好的可利用的疫苗。第二个问题,在防控上存在一些误区。
毕研究员:防控的几大法宝还是要用上。第一,坚持严格的消毒隔离。第二个,对母猪小猪要加强管理。
毕研究员:母猪的加强管理。第一,不让腹泻的母猪进产房。一腹泻,要原地处理,喝些抗腹泻的中药、颗粒的西药,三天就可以康复了;(腹泻)怀孕的母猪还没有产仔,打两倍的黄体酮延迟它产仔;进产房以后才腹泻,首先用中药西药治疗下痢,打黄体酮两头份延迟产仔;有一种情况,如果它进了产房以后产了仔后,又腹泻怎么办?小猪不能给它(腹泻母猪)哺乳,迁到外面用其他母猪哺乳,一样按照上面的方法给它(腹泻母猪)处理。最常发生(PED)的是后备猪,和低胎次的猪,经产的母猪很少发生。首先,母猪要做好处理。
毕研究员:第二,1-3日龄的小猪先发生呕吐,然后再拉稀。比拉稀还早的症状是呕吐。马上把它(腹泻仔猪)敲死,这个非常重要。敲死怎么办呢?送检、判断。很重要的是取它新鲜的病料肠道,然后做自家苗。一头小猪可以做15-20头的自家苗,4-6ml吧。什么时候打?怀孕91天-104天的母猪,打他两针,非常有效。以前做反食,由于反食污染整个环境,疫病情况非常严重时是有效,但是对反食不是很提倡。
毕研究员:7-15天(小猪)发生了(腹泻),静静补液、吃吃抗生素,有点效果,15天后尽早断奶。另外,母猪栏一定要空栏,空5-7天,然后彻底进行产房消毒。用具也要进行消毒。
Q:您对这个疾病的未来防控研究怎么看?
毕研究员:当然,下一步更重要的是研发变异株疫苗,我们搞了很多株的致弱。一个问题:怎么来投药?注射效果不理想,后海穴注射,其他注射...那怎么来口服?现在我们重点就是研发这种疫苗怎么口服。猪的胃酸空腹PH才2,吃料PH5,一般病毒口服会死掉。正在研究载体保护它(致弱病毒)过胃酸,在肠道才释放出来。
Q:您报告的内容中,您最想跟观众特别强调的是哪几点?
李副所长:我想强调的就是目前我们建立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在国际上是比较先进的,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初步得出的结果就是可以用它来做我们需要的基因工程疫苗。我们想通过我们的这一套系统做出这个最好的疫苗来为生产应用服务。将来如果有好的结果,我们会和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将这项工作推动下去。
Q:您对养殖生产一线的畜牧兽医主管们建议是什么?
李副所长:对这个病的防控,疫苗加上日常的防控是最重要的。因为目前的猪场和猪场不能保证完全隔离开来,有一些不发病的场有可能受其他场的影响,但是通过日常的防控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种疫病的传播。同时,我觉得选择高质量的疫苗、采取很好的免疫措施对这个疫病的防控肯定是很有效果的。对于毕英佐老师提出的一些防控方法,我觉得他提的一些方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Q:您对这个疾病的未来的防控研究方向怎么看?
李副所长:一个是基础研究方面,病原变异、致病力的研究方面,搞清楚病原怎么变化,怎么由弱变强,在有这个研究基础后在制定合适的防控实施。另一个方面,主要是疫苗的研究,大家都在做研究,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批很好的疫苗出来。
Q:您报告的内容中,您最想跟观众特别强调的是哪几点?
肖教授:我今天做的报告主要关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拮抗干扰素的机制。我这个报告大家看起来可能跟临床免疫防控没有多大关系,它是一个很基础性的研究。但是基础研究确实是创新的源泉,我们现在做的这个工作,可能对今后五年甚至10年以后的防控、对今后新型疫苗的开发,它是很有作用的,能够对今后疫苗的开发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Q:您对养殖生产一线的畜牧兽医主管们建议是什么?
肖教授:我最想跟养猪的朋友们说的是,我们做科研的、做开发的人可以去做疫苗,但是养殖一线的朋友们不能把你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我们,就像刚才毕老师讲的,首先的还是要做好生物安全。如果生物安全没有做好,你再完全依靠疫苗也是效果不明显的,疫苗和药物是最后一道关卡。所以最主要的还是要把生物安全做好,然后通过免疫接种这样才能把这个疾病很好的控制。
Q:您对这个疾病的未来的防控研究方向怎么看?
肖教授:从2010年到现在,我们国内至少在中国大陆这一块,我觉得我们国内在这个病的研究,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疫苗这方面都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的。现在跟美国相比,当然我们最后的综合防控的措施可能没有美国做的那么好,但是我们在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这一块我们都是走在前列的。
肖教授:基础研究这一块,包括我刚刚讲的在干扰素啊、天然酶这一块,目前美国的同行很羡慕我们,做的很成功。然后在疫苗这一块,根据现在的2010年以后的流行毒株这个疫苗也是我自己研发的,这个马上在元月份要上市了。但是对疫苗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肖教授:但在今后的话,可以借助我们现在基础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改进提高现有的疫苗,更好的为养猪业服务,不仅仅是为我们中国的养猪业服务,还可以为世界的养猪业服务。
Q:您简单介绍一两点温氏集团在防控这个疾病上的成功经验吗?
王博士:温氏集团主要是做规模化而且现代化的养殖,所以在疾病控制和技术管理上面有一套独立的体系。在疾病控制方面,它是呈流程的优化、基本的免疫策略来进行这个疾病的防控,所以这几年,我们的工作是将我们的生产流程给做好。
王博士:其次我们对重大动物疾病研究,还有一些对现有生产造成影响的疾病的研究,也是做了比较多的工作。另外,我们在免疫程序的优化和针对目前一些新出现的疾病的控制也是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方法。总体来讲,从生产管理加上我们现有的一些防控策略,再加上一些新的疾病出现以后的措施,总体控制得还算可以,我认为我们的成绩可以达到我们预期的一个目的。
王博士:当然,个别区域还是会出现一些导致出现生产不稳定的疾病的因素,这个也是有的。疾病出现以后,我们有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我们会派专门的人员去调查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控制的整体思路,我们从上到下都有一个统一的思路和思想,所以我们采取的方案基本都是一致的,这样就不会出现一些慌乱或思路不一致的情况,才能从上到下一起把工作给做好。
王博士:疾病控制的前提我觉得是一样的,就是将管理上,将我们能做的东西先做好。其次才是疾病出现以后,我们能去做的包括疫苗的免疫和药物的使用的一些工作,这样才能让整个疾病防控的思路确定下来。我们总体的大生产不会出现偏差,至于极个别单位或猪场常出现的一些异常问题,我们会派专人去调查,去研究,这样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小。
Q:您希望从事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在研究的时候,注意哪些方面?
王博士:目前温氏和社会上很多大学还有科研院校做了比较多的良合,或者作为我们的技术顾问一起参与疾病的防控,还有一些疾病的研究,所以我们的产学研的结合是比较紧密的。我们主要是以华南农业大学做典范,还有包括中山大学我们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那么我们的学者和专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是做了很多的沟通的。
王博士:但我们社会上的专家和学者特别是高校的他们在分工上是不太相同的,我们更侧重于临床或者应用上做一些研究,那很多专家包括很多教授侧重于基础性的研究,而且很多的基础性的研究是为我们未来的应用服务的。
王博士:现在我们发生的疾病其实很多时候在机理上是没办法控制的,所以我们在后来控制上也存在很多困难。如果将基础的研究和理论的研究结合于我们后来的应用,特别是疫苗的研究包括药物的研究结合起来,才会将我们疾病控制的思路做得更好。
王博士:就是我们现在的一些专家包括高等院校的更侧重于基础性的研究,基础性研究向我们生产应用的研究倾斜一下会更好。因为有一些理论性的研究,我们确实感觉到对临床生产应用上是深奥的。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包括我们现在有一些我们也认为走过了,研究方向出现偏差了,出现的结果对生产上也没办法应用的。基础性研究以后然后结果就没有了,特别是博士毕业了以后,成果也转化不了,纯粹的发表一个论文就出去了。所以我想未来的一些研究,更倾向于实际的能解决生产方向的基础性研究可能更重要。当然,我们对一些国家有需要的更深入的研究也会加大投入。
王博士: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可能更侧重于应用方面。我们又出现了一个疾病,以什么的方式能最快的速度把它解决。但是我们解决的理论所在是没有的,所以我们更希望理论跟实践相结合,把这个工作做的更好,这也是我们产学研结合的一种非常好的典范。
王博士:这么多年来,我们和华南农业大学,还有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结合的比较好。我们觉得现在曹教授的工作还是挺好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我们一起去发挥。当前生产遇到一些问题可以解决好,这个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而且未来在这个方面会一直走下去,会走的更好。
Q:您觉得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目前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王博士:当前的我们国家的,包括我们自身也在不断地突破、不断地前进。这几年不管是我们规模化养殖,还是疾病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包括一些新设施设备的使用,国外一些用得好的先进技术,繁育的技术,特别是做繁殖时间的技术,还有育种的技术都是我们去学习的。
王博士:疾病控制也是我们迫切希望解决的,包括这几年我们很注重的像病毒性腹泻这一类的防控。这个怎么以最快的时间研制好,有哪些很好的思路,包括一些手段武器去控制好它,这个是我们希望去做的。
王博士:特别是一些新的东西,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从国外引进的适应的过程。所以我们这几年也是不断的派人去国外学习心得技术,不断和高校、科研院所,包括我们现在做的工厂化猪舍形成以后它的流程改变,管理经验,探讨怎么样去融合好。
王博士:现在的一些环境控制的思路,环境设备,包括我们自动化的程度不断升高,还有数据的应用,互联网的应用,这些是我们不断去探索,不断去解决的问题。
王博士:现在疾病控制里面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疾病一个就是蓝耳病,蓝耳病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新的毒株,包括个别的猪场出现的新型的毒株的影响。而我们腹泻的控制是典型,从南到北,各个区域,因为环境的不同,出现的时间也不一致,影响大小也不一致,这些问题怎么有效地解决是我们感觉很迫切的。解决了以后,对我们的生产是有利的,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找到一些突破和方式解决影响当前生产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