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玉米又获丰收,进口大幅增加,用粮需求较旺,玉米消费需求间的缺口缩小,玉米价格恢复性上涨有其合理性,已处于历史高位。从后期看,价格继续上行缺乏支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李喜贵介绍了我国当前玉米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情况。
对于目前玉米收获和进口情况,李喜贵介绍,9月份东北地区发生的台风灾害对玉米产量影响有限,在台风发生前玉米产量基本形成,未受灾的地区单产提高。从11月份实际收获情况看,倒伏玉米的单产受影响不大,预计2020年我国玉米产量与上年持平略增,其中东北三省一区玉米产量超过1.1亿吨。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企业已采购2020年度美国新季玉米超过1100万吨,一般情况下,我国每年还采购部分乌克兰玉米。本年度我国玉米进口将高于上年度的759万吨,而且后续增势非常明显。
对于目前玉米需求情况,李喜贵介绍,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0月底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31.5%,已连续13个月增长,生猪存栏增长26.9%,已连续9个月增长。国内畜禽养殖持续向好,饲料粮需求稳步回升。由于玉米价格涨幅较大,饲料粮结构发生了变化,进口高粱、大麦等替代品、小麦及超期不宜存稻谷饲用替代增加,玉米饲料需求将有所下降。受国内外价差扩大拉动,预计高粱、大麦进口增加。为此,我们预计玉米总消费比上年度将略有减少。预计2020/21年玉米产量加进口与玉米消费需求间的缺口在1500万吨左右,缺口将比前两个年度收窄,当年存在的产需缺口通过投放库存、品种间调剂弥补,加上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国内饲料粮供应是有保障的。
“受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玉米供需趋于平衡等因素影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同比涨幅37%,已处于历史高位。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玉米价格合理回升,这也是主动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玉米消费的结果。但由于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粮价多年处于低迷状态,今年玉米价格恢复性上涨有其合理性。”对于目前玉米价格走高的原因李喜贵分析。“秋粮上市后,国内玉米收购价格高开高走,主要原因:
一是东北地区由于三次台风等灾害天气,玉米收获期推迟10-20天,新玉米上市慢于往年,用粮企业提价收购掌握粮源,11月份雨雪天气又影响了玉米上市节奏,中下旬价格上涨。
二是倒伏玉米收获成本增加,相当于每斤增加4-8分钱,价格上涨,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玉米积极性。
三是年度玉米产需有一定缺口,用粮企业和贸易商收粮存粮意愿强,价格上涨从东北产区引发,但东北新产玉米外销受阻。
四是社会资金充裕,资本炒作期货价格,甚至同现货市场价格形成联动。”
对于今后玉米的价格走势,李喜贵认为,目前玉米收购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从后期看,价格继续上行缺乏支撑,12月份收购价格回调可能性大。主要原因:
一是当前正处于玉米上市高峰期,也是玉米供应最充裕的阶段。11月份以来玉米上市量不断增加,价格基本达到预期,农民和经纪人出售玉米的积极性高。虽然11月17-19日东北产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和降温天气,影响了玉米购销和运输,玉米价格上涨。同时,气温下降、“上大冻”有利于玉米脱粒和存储,后期玉米上市量将继续增加。
二是华北地区小麦与玉米价格倒挂80-90元/吨,部分饲料企业使用小麦替代玉米,已由华北黄淮地区扩大到华中等地区,替代使用由禽料扩大到大猪料。玉米价格涨幅大,小麦替代数量会增加。10-11月份最低收购价小麦成交量明显加大,主要由于饲料企业参与竞买的积极性高,有利于抑制玉米价格上涨,近期关内玉米产区价格趋稳,也与小麦替代饲料增加有很大关系。
三是前期成交的临储玉米和一次性储备玉米仍在继续出库供应市场,销区到货仍以陈粮为主,新粮价格出现产销区倒挂。目前北方锦州、鲅鱼圈等港口库存积压,库存水平逼近历史同期高位,主要在于南方销区对玉米需求不旺。
四是玉米及替代谷物进口数量明显增加。今年1-10月我国进口玉米及替代品2091万吨,同比增加839万吨,增幅67%,其中玉米782万吨、高粱402万吨、大麦598万吨、木薯296万吨和干酒糟(DDGS)13.4万吨。今后几个月进口玉米、高粱和大麦将陆续到货,南方港口库存将会保持较高水平。上周广东珠三角港口内贸玉米每日销售1.5万吨,仅占所有内外贸饲料粮销量的35%。
李喜贵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可满足全国一年以上消费需求,预计小麦和稻谷价格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小幅波动。尽管玉米产需趋紧,但玉米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一是从国际市场看,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美国农业部均预测全球玉米产量增加,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经济疲软和原油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上半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下跌30%,下半年价格上涨是恢复性的,11月底同比涨幅10%;
二是从国内市场看,由于粮食的比价关系,玉米价格上涨将会受到小麦稻谷价格的制约。借用收购主体的看法来说,小麦价格是玉米市场的“锚定”。
最后李喜贵建议:
一是建议收购主体要正确认识当前粮油市场供需形势,不应只关注玉米、关注产区,要整体看待价格走势。市场化条件下价格涨跌互现是正常的,预期价格过高总会有风险。如一些贸易企业认为,后期价格涨幅可能跑不赢成本费用。
二是建议农民朋友均衡有序售粮,把握好售粮节奏。未出售的粮食抓紧离地通风,储好粮卖好价,避免霉变坏粮造成更大损失。
三是建议政府市场监管有关部门加强粮食市场依法监管。
来源:中国农网,作者 高文,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