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和欧洲实验室数十年基因研究的产物,白羽肉鸡在中国孵化得益于全球供应链。这些产业链比人们想象的要脆弱得多。动物疾病、美中贸易战和新冠疫情都对工业化鸡肉供应造成威胁。
中国家禽有两大品种,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国内两大品种的育种出现截然不同的现状。
据央视记者家禽育种种业调查,在广西某黄羽肉鸡公司,已实现了自主育种,经过多年研发,育种一款名为金陵花鸡的黄羽肉鸡,因口感较好,且体重能达到4斤以上,正在被市场追捧。
据广西金陵农牧集团种禽事业部总经理黄超介绍,黄鸡,我们所有的素材都是在国内,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素材,进行杂交选育,培育出适合我们国内所需要的黄羽肉鸡。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文杰研究员从事家禽育种20多年,他告诉记者,我国市场上存在的白羽肉鸡都信赖于进口,都是国外的品种。我们需要有零的突破,在遗传素材的准备上就是肉鸡它是长得比较快,饲料转化效率比较高,我们需要创制一些这样的遗传素材或者叫新品系。另外在育种技术方面,现在国外已经在常规育种技术这个基础上,普遍在采用分子育种技术。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黄羽肉鸡出栏45.59亿只,白羽肉鸡出栏44.2亿只,从产肉量上看,黄羽肉鸡产肉量563万吨,白羽肉鸡产肉量830.9万吨。
据黄超总经理介绍,黄羽肉鸡的饲养日龄还是比白鸡偏长,白鸡42天就可以出栏,而目前黄鸡最快的话是60天出栏;另外还有屠宰率,白鸡可以达到80%,而黄鸡大概在70-75%。所以这是下一步黄鸡育种的一个方向。
《经济学人》在京海禽业见到的是血统鸡的第五代。血统鸡经过了80年的选育,具有生长快、腿骨强壮和抗病等特点。经过一波又一波的整合,该行业由西方的两家公司主导。
最有价值的血统鸡从未离开过美英最高安全级别的农场:一只血统母鸡可能产生400万个直系后代。它们的第二代被空运到巴西、英国和新西兰等国,部分原因是为了防范禽流感等疾病的侵袭。第三代雏鸡被空运到京海等中国当地的合作伙伴那里。中国每年进口160万只第三代白羽雏鸡。
长期以来,中国的育种者一直试图培育本地品种。从进口第三代或第四代鸡中进行育种是一个糟糕的解决方案,因为它们的基因已不如祖代种鸡。中国国务院今年9月发布了一份关于禽畜养殖的文件,称肉鸡育种是优先事项。但外国大公司拒绝了向中国输送二代种鸡的呼吁。高科技养鸡不像高铁那样时髦,也不像量子计算机那样“聪明”。但足以说明科技自主是多么困难。
温氏股份在互动易平台在回答投资者问题时提到相关话题,先看看问题:“请问我国的黄羽鸡和国外的白羽鸡在育种育肥屠宰加工销售方面有哪些差异和差距?公司采取哪些措施缩小差距?另外公司通过收购京海禽业进入白羽鸡行业,我国目前白羽鸡和发达国家相比有什么差距?白羽鸡目前国内育种能不能独立自主?京海在白羽鸡方面有什么优势? ”
温氏股份这样回答的:
(一)因品种不同、消费习惯及消费市场不同,我国的黄羽鸡及国外的白羽鸡两者发展方向不同,据我们了解,可能存在以下差异:
育种方面,国内白羽鸡育种起步较晚,所需投入资金、人力、精力巨大,目前原种素材主要从国外引进。对于黄羽鸡,行业有较为成熟的独立育种体系,原种选育素材来源于国内传统地方品种。白羽鸡更追求经济性,如低料肉比、大体型、低含脂率。黄羽鸡更强调外观指标,如毛色、头冠、脚的颜色,强调鲜美的肉质口感。
育肥方面,白羽鸡饲料结构相对简单,主要为玉米、豆粕,黄羽鸡的配方结构较为复杂。白羽鸡饲养时,一般自由采食,以达到最高的生长性能。黄羽鸡采用标准料量饲养,更看重外观和肉质。
屠宰方面,白羽鸡体重较均一,适合规模化、标准化屠宰厂屠宰;黄羽鸡品种较多,体重差异较大,在屠宰设备匹配上存在一定困难,对设备个性化要求较高。
销售方面,黄羽鸡主要通过活禽方式进行交易。白羽鸡主要以屠宰后的鲜品或者分割品进行销售。黄羽鸡一般整只销售,白羽鸡一般分割销售。
(二)京海禽业可能存在以下优势: 京海禽业创建于1985年,现已发展成为集种禽繁育、肉鸡饲养、饲料生产、绿色食品开发、有机肥生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为一体的科技型农牧企业。产业规模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在整个白羽鸡供苗行业当中,京海禽业的生产水平、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较高,有自己完善的生态养殖体系。京海禽业产品质量过硬,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同时供给体量也较大,在同行业存在较高的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和话语权,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来源:第一财经、《经济学人》和互动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