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伊始,人们就将犯罪目标锁定在野生动物身上。据说新冠肺炎病毒宿主就是在自然天空中飞行了几千年的鬼侠——蝙蝠。按理说这些大自然的精灵原本与人各不相干。在乡土社会中,蝙蝠因其相貌惊悚,行动诡异而备受敬畏。它们也遵守自己的生存法则,昼伏夜出,择穴而居,多少年来与人类相伴而行,共同维护着自然界的平衡。
在人与蝙蝠和谐共生的同时,偏偏就有猎奇者打破了这种和谐,将食物的触角伸向每一个角落。他们将蝙蝠做成刺身,美其名曰“福寿汤”,甚至有美女吃蝙蝠刺身的视频流传于网络之间。一时间,舆论哗然,一场关于“蝙蝠刺身”与社会敬畏理念的讨论,成为鼠年开端的热门话题。
其实,凭心而论,蝙蝠本无罪。这些自然之子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人类势同水火。与其将疫情之罪甩锅给蝙蝠,不如从自身寻找原因——对野生动物的杀戮和宴饮,可能是导致这场疫情的根源。也就是说,新冠肺炎原罪与17年前的SARS肆虐惊人的相似。于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再次摆在我们面前:人与自然的关系到底应当怎么处理?我们与其他生命应当如何相处?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人类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自然界的唯一,生物多样性是世界应有的状态。敬畏自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我们应该秉持这个法则,而不是去挑战这个法则。在自然面前,我们应该学会谦恭,这也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反复告诫。遗憾的是,人类太健忘了。庚子鼠年之初的此次疫情,应该激发人们的一些敬畏意识,有些东西人类不该忘记。
第一,构建敬畏生命的理念。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可忘记,自己是自然的一分子,对自然的敬畏就是对生命的敬畏。生物多样性是自然之所以成为自然的关键所在,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发展的客观基础。很难想象,当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灭绝了的时候,人类能够独善其身。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界的生命体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界中的飞禽走兽、植物果实,是基本的生命原料,正是有了它们的牺牲与贡献,人类才得以持续发展、进入到文明社会。因此,无论从科学角度还是从伦理学角度,我们都应该尊重它们、敬畏它们。
第二,构建敬畏自然的理念。正如社会需要秩序一样,自然也有它的内在秩序,这是自然得以正常运行和演化的基本保障。自然秩序是由无数个规律组成的宇宙伦理。在这些规律的作用下,形成了生命的基本环境。就根本而言,自然万物,都是环境的产物,又在环境的作用下发展演化。世间万物是相互依存的,人类从一出生就注定是环境的产物,人类和自然界中的鸟兽虫鱼自有一套生存逻辑,彼此既有密切的关联,也有严格的区分。遵循这个伦理,世界就是丰富多彩的;破坏这个伦理,世界就会因无序而产生灾难。因此,为了我们自身的存在和繁荣,必须敬畏自然秩序。
第三,构建敬畏法律和道德的理念。在人类进入国家时代,国家以法的形式对人们的行为作出规范,其目的在于维持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比如国家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国家制定《传染病防治法》,是为了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可见,法律是个体行为的底线,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社会规则。社会规则的另一个实现形式,是道德。道德与法律相伴而行,相互作用,形成社会基本规矩。如果说,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那么道德就是社会群体意志的体现。违反国家意志就要受到国家机器的惩处;违反道德则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惩处抑或是谴责,都是行为警示。远离警示区,最好的办法就是敬而畏之。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约束,是人类社会必要的敬畏理念。
一个秩序的建立需要长期的努力,但是,它的毁坏则往往在朝夕之间。毁坏千里之堤的,往往是一只小小的蝼蚁;造成举国惊恐的,也可能只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蝙蝠。蝙蝠本无罪,有罪的是人类对自然的失敬与贪婪。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类深刻的敬畏理念是这场疫情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来源:农民日报, 山东社会科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 周其森 ,原标题《疫情之下,我们还需要完善哪些理念建设?》
今日分享:人生追求的首要目的不是财富,而是智慧地处理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