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开幕,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本次论坛共持续4天: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本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饶子和带来了题为“非洲猪瘟病毒结构与组装机制研究”的主题演讲。
在主题演讲中,饶子和分享了在非洲猪瘟病毒结构与疫苗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该研究让人类第一次对这个非洲猪瘟病毒有了清晰的认识,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结构与组装机制的研究,在原子结构层面看到了非洲猪瘟病毒的结构,犹如一个“俄罗斯套娃”,而这将有助于尽快研发出疫苗。
饶子和介绍,该研究成功分离出国内正在爆发的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株,由于该病毒的尺度巨大,数据收集是一个特别巨大的挑战。经过4个多月在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电镜中心的观察,研究团队首次在冷冻电镜下得到了高分辨率的非洲猪瘟病毒结构。这是一种正二十面体的巨大病毒,由基因组、核心壳层、双层内膜、衣壳和外膜组成,病毒颗粒包含3万余个蛋白亚基,组装成直径约260纳米的球形颗粒,这也是目前解析近原子分辨率结构的最大病毒颗粒。
“流感病毒一般只能编码10种蛋白。SARS病毒算比较大了,能编码28种蛋白;但非洲猪瘟病毒能编码235种蛋白!”饶子和说。目前,他带领团队已累计获得7万余张高质量显微照片,完整病毒颗粒接近6.5万颗,合计超过100TB。
“通过3D建模,我们可以看到非洲猪瘟病毒的结构,就像一个俄罗斯套娃。外层衣壳保护着内层蛋白和核酸结构。”饶子和手持一个黄蓝紫三色的非洲猪瘟病毒整体结构模型说道:“这是在原子结构上第一次看到非洲猪瘟病毒的结构,这么大的一个病毒微粒,尤其是P72的微粒结构,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疫苗的设计。”
近百年来,非洲猪瘟病毒首次进入我国,在我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颗粒精细三维结构,这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也是饶子和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继2003年在国际上率先攻克SARS病毒中的关键蛋白结构后,又一重大基础领域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王祥喜团队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步志高团队联合上海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微生物所、武汉病毒所、南开大学等单位,合力解析出非洲猪瘟病毒颗粒精细三维结构,为开发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猪瘟疫苗奠定了坚实基础。10月18日,相关论文《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及装配机制》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详情点击查看▶▶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共设置了8大主题峰会,65位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菲尔兹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100余位中国两院院士、世界优秀青年科学家共同出席,深度对话。围绕宇宙、空间、航天、光子、气候、能源、生命、基因等将改变人类命运的话题,打造人工智能算力算法、脑科学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创新药研发与转化医学、生命科学、碳氢键与新化学、新能源与新材料、黑洞与空天科技、经济与金融等主题峰会。
来源:大畜牧综合新浪科技、新民晚报、中新网、新华报业网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