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接近100元的牧原股份,堪比A股养殖板块的“茅台”。
10月25日,牧原股份高开高走,放量涨停,报收99.73元。市值首次站上2000亿元,达到2156亿,流通市值为1164亿元,是当前最火爆的猪肉概念股。距离养殖界“一哥”温氏股份的市值(2179亿)仅有一步之遥。
今年以来,牧原股份的股价从28.69元上涨至当前的99.73元,区间涨幅高达247.16%,是今年当之无愧的大牛股。
自从2018年8月非洲猪瘟进入中国,疫情对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而对幸存者来说,除了危险,更多的是机遇。一方面,这是产业升级的大好契机,另一方面,高猪价也带来高盈利。
非洲猪瘟将重塑养猪业的格局
10月12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19年9月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非洲猪瘟导致生猪产能大幅下降。生猪存栏环比8月继续下滑3%,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1.1%,这也是生猪存栏量下降幅度首次突破40%;能繁母猪相比8月份减少了2.8%,和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8.9%。
日前,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接受第一财经专访表示,非洲猪瘟将重塑养猪业的格局,将养猪业的生物安全提高到更高的级别,养猪行业在疫病防控会从过度依赖疫苗、药物转向生物安全防控,从养殖场建设项目选址开始、养殖场设计、养殖场建设、饲养管理来全面系统构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该负责人认为,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生猪存栏量大幅下滑,导致生猪产能供应紧张。
近期各级政府部门出台恢复生猪产能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对行业内恢复养殖信心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该负责人称, 恢复生产的关键在于非洲猪瘟的防控,因为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能够对其进行防控,只能对原有的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原有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对牧原来说,公司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已经通过净化生产对非洲猪瘟做到了可防可控。从在一般意义上,净化生产是成本最低的疾病防控手段。未来随着新猪舍的推广,覆盖率的增加,药物、疫苗的使用都会逐步下降。
新增产能会逐步释放填补供给缺口
目前,市场缺猪,政府鼓励养猪,给予各种宽松条件。但是市场也有一种担忧,那就是现在都是冲着高猪价去的,不论是大型养殖企业,还是一些个体养殖户。这样的无序局面,将来势必会造成产能集中释放,从而形成价格的暴跌,开启新一轮的猪周期。
对于这种行业内可以预见到的局面,该负责人称,生猪养殖产能的扩张受资本、土地、环保、人才等因素制约,没有充足的储备,短期内难以形成巨大的产能,长期来看,随着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供给缺口被填补,猪价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进行调整。
生猪养殖的两种模式,谁会是赢家?
当前,在养猪行业内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繁自养的重资产模式,另一种是公司+农户的轻资产模式。前者的典型代表是牧原股份,后者的典型代表是温氏股份。
该负责人评价称,自繁自养一体化的养殖模式,一方面,在食品安全环节做到可防可控可追溯,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猪肉,另一方面,有利于公司进行生产管理。自繁自养一体和“公司+农户”两种养殖模式,各有各的优点,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各自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即成本控制能力。
此前,在“第八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上,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发言反复强调,应该做价值的创造者,而不是追风者,更不能做一个投机者。
秦英林称,过去的非洲猪瘟让一些人退出了行业,而新一轮的行业红利,也会再让一些人退出行业。他解释称,从过去来看,无论是做种猪、做饲料,还是搞养猪,价值创造者才是最终的胜利者,投机者最终都是出局者。
他认为,非洲猪瘟对养殖业幸存者来说,是带来了行业红利。但这个红利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能让企业快速发展;用不好,也有可能走上不归路。关键在于,有没有进行装备升级,后续的成本是否可以领先。如果仍然延续之前的生产模式,在往后多种疾病的侵扰下,最终还是会被淘汰出局。
非瘟下,你看好哪种生猪养殖模式?
A、自繁自养一体
B、公司+农户
来源:一财网, 原标题:非瘟“幸存者”牧原股份冲击养殖业市值龙头,实控人感慨“投机必败” ,略有增减,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