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之春老师本次报告中对荧光定量(qPCR)技术在防控非洲猪瘟的应用上所取得的良好实际效果表示肯定。
他首先介绍国内猪场应对非洲猪瘟从最初的全场清除到目前的定点拔牙技术,说明猪场人员应对非洲猪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方法;
然后,他引用哈兽研的攻毒试验数据,说明感染猪只早期能通过口腔液和鼻液排毒,通过检测唾液和鼻液能在病毒感染早期及时检测到阳性猪只:即猪场通过检测唾液和鼻液能达到定点拔牙的目的;
而后,他发现同舍的猪群间,空气传播ASFV的几率非常低,舍内的病毒传播可能与尘粒、飞沫的物理携带有关:在阳性猪舍天花板、风机出风口等区域悬挂的纱布和棉绳能检测到病毒核酸,说明灰尘可以携带病毒。(后面另一份引用的数据证明了苍蝇也可以传播病毒)
然后闫之春老师谈到了非洲猪瘟的预防和复养,通过火焰和热风机烘干等操作,可以杀死环境中的ASFV,他介绍了新希望六和公司的网格化管理,通过网格的管理,几乎没有全场感染的情况出现,甚至可以将病毒感染范围控制在最小的区域。
闫之春老师最后谈到了通过混样降低检测成本的问题,他通过对不同Ct值样本的倍比稀释进行验证,结果:
1、当样本病毒含量很高(Ct值在20)时,混样不影响阴阳性判断;
2、当样本的Ct值在33左右,稀释20倍后,Ct值在38,且随着稀释倍数增加,样本的Ct值波动比较大。闫之春建议对于早期感染样本,最好不超过20份的混样。
最后他总结,中国剔除法控制非洲猪瘟成功的原因有四个:
1、高效且可靠的鉴别诊断方法(qPCR);
2、病毒自身特性(空气传播几率低);
3、环境中病毒不难清除(通过火焰和烘干);
4、成本合理(检测成本、拔牙成本和维持阴性的成本);
下面是详细报道:
闫之春回顾了猪场应对非洲猪瘟的方法,从全场清除到定点拔牙的转变。他特别介绍到猪场领袖们在应对非洲猪瘟而思考的各种从采样到检测以及拔牙上的创新,这些创新为中国防控非洲猪瘟提供了很有利的方案。
而后他介绍国内去年的普通PCR判断非洲猪瘟到去年年末猪场全面使用荧光定量(qPCR)方法判断阳性猪只的转变,qPCR技术的应用使猪场能提前4天检测阳性猪只,为猪场防控非洲猪瘟预留的宝贵的时间。他也谈到不合格疫苗的免疫,会给非洲猪瘟的鉴别造成额外的困难。(作者注:目前黑市使用的假非洲猪瘟疫苗而导致的人为感染,将给本就愈加复杂的非洲猪瘟疫情雪上加霜)
然后他通过引用哈兽研关于非洲猪瘟疫苗试验中的同居猪的感染试验说明,猪群感染早期可以通过检测发现病毒的DNA。
文献资料说明除尘和防蚊蝇是有意义的(作者注:在阳性区域的飞鸟和鼠等也是带毒的)
由于现实中基于成本和时间的考虑,需要能以最小的成本检测到猪场尽可能多的阳性猪只,那通过混合样本的方法是否能实现呢。闫之春通过对不同Ct值样本的稀释试验说明,如果期望在早期(病毒含量低时)检出,最后不要超过20头猪的混合。(闫之春的试验数据详见图12-16)
最后,闫之春对报告进行总结,拔牙方案控制非洲猪瘟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因素:
1.高效且可靠的鉴别诊断方法(qPCR)
2.病毒自身特性(空气传播几率低)
3.环境中病毒不难清除(通过火焰和烘干)
4.成本合理(检测成本、拔牙成本和维持阴性的成本).
越来越多的猪场通过精准的拔牙方案控制了疫情,通过对唾液和鼻液等样本的检测,能在临床症状来临前4天预判猪只带毒情况。拔牙将成为猪场目前和将来防控非洲猪瘟最有效的手段。
闫之春也谈到的火焰消毒和热风机烘干对于环境中病毒消除的作用,对于复养场而言,专业的洗消流程非常重要,是猪场能否复养成功的关键。
由于感染猪早期排毒量低,混合样本的数量太多不利于阳性的检出,早期病毒Ct值介于35-38之间,病毒含量非常低,每增加一倍的样本,Ct值增加一个,因此建议不超过5份样本的混合,Ct值的增加不会超过3,在保证检测结果的同时也降低了检测成本。
来源:哼哼会,闫之春,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