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养殖企业、中小养殖户“不敢养、不想养、如何养”的问题,为尽快稳定生猪生产注入一针“强心剂”?四川省成都市立足当前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着眼未来重塑生猪产业发展格局、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角度,结合成都实际制订出台了十条稳生产保供应的措施。
针对“不敢养”的问题,全面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加强核心育种场、地方品种保种场(备份场)、种猪场及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周边生物安全隔离带建设;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继续做好基础免疫、监测预警、调运监管、规范生猪产品经营与储运、严禁泔水喂猪等防控工作。
如何解决养殖户“不想养”的问题?为充分调动县(市、区)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成都市将对承担生猪发展任务的县(市、区)政府按照每年每头1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同时通过国家、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认定,从国外引进纯外血原种猪,从国内引进祖代(纯种)种猪,建设种群备份场,均会给予一次性补贴。对成华猪、雅南猪等地方品种资源场,每年给予保种补贴。
在保障生猪产业发展用地方面,成都市将饲料、养殖、屠宰、加工、物流、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生猪产业用地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对因产业结构及规划调整需关停的养殖场,做到“占一补一”;支持设备陈旧落后不达标的养殖区规模养殖场在原址进行升级改造或重建。在金融支持方面,成都对种猪场和规模猪场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贷款贴息比例为银行当期基准利率的50%,每个货款项目贴息不超过200万元。
针对“如何养”的问题,成都市将全市地产生猪年出栏400万头“菜篮子”生猪发展建设任务分解到9个县(市、区)。同时推动生猪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新建、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养殖、屠宰加工、物流营销等资源,加快实现“规模养殖、标准生产、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品牌经营”生猪产业新格局。大力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积极支持企业自建规模养殖场或采取“大型企业+现代化育肥场”的模式,积极支持现有规模养殖场提档升级,鼓励支持企业在市外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力争用2-3年时间,全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达到80%以上。
来源:农民日报, 记者 | 张艳玲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