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猪产业基本情况
(一)生产情况
2014年猪肉产量达5821万吨的历史高点,近几年有所下降。
2017年,中国猪肉产量5452万吨,占全球的45.5%,是欧盟的2.3倍,美国的4.7倍。中国猪肉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半壁江山。
2018年生猪出栏,四川超过6600万头,河南超过6400万头,湖南接近6000万头;山东超过5000万头,湖北超过4300万头;超过3000万头的还有云南、广东、河北、广西和江西。
2018年全国生猪出栏总量69382万头,根据各地出栏情况分为五个梯队:
第一梯队4000万以上:四川6638万头,河南6402万头、 湖南5994万头、 山东5082万头、湖北4364万头,五省占比41%。
第二梯队2000-4000万头:云南3851万头、广东3757万头、河北3710万头、广西3466万头、江西3124万头、安徽2837万头、江苏2681万头、辽宁2496万头,八省占37%。
第三梯队1000-2000万头:黑龙江1964万头、贵州1870万头、重庆1758万头、吉林1570万头、福建1421万头、陕西1151万头,六省占比14%。
第四梯队450-1000万头:浙江912万头、内蒙古896万头、山西815万头、甘肃692万头、海南562万头、新疆527万头,六省占6%。
第五梯队450万头以下:天津279万头、北京169万头、上海149万头、青海116万头、宁夏113万头、西藏 18万头,六省占1%。
2018年,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其出栏量接近全国一半。
2018年养猪企业生猪出栏量前20名共出栏6770万头,占全国总出栏量的9.64%。其中温氏股份2230万头,占比3.21%;牧原股份1101万头,占比1.59%;正邦科技554万头,占比0.8%。
2015-2018年,上市猪企的生猪出栏增速比较快。
2018年,全国PSY平均水平为18.02,2013年为13.6,五年提升32%。
2018年,全国生猪平均出栏活重124.1公斤/头,2010年初110公斤/头左右,九年增长了12.8%。
(二)消费情况
1978-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期间,猪肉消费增长较快,近四年有所下降。
2017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4倍,是美国的1.4倍。
2000年以来,在肉类结构中,猪肉占比持续维持在60%以上,期间有上下浮动。其中2000-2006年期间基本维持在65-66%,2007年降至62%,从2007-2014年期间持续增长至66%,而2015-2018年期间在62%-64%之间震荡。而禽肉基本是持续增长的,与猪肉是互相补充的关系。
(三)贸易情况
2002年以来,2016年我国冷鲜冻猪肉进口最多162万吨,是2015年的2倍有多。而2018年我国冷鲜冻猪肉进口119.3万吨,猪副产品进口总量约96.1万吨,总计215.3万吨。其中,冷鲜冻猪肉进口总量比2017年121.7万吨下降2%,猪副产品进口总量比2017年128.2万吨下降25.04%。
国内猪肉主要销往港澳地区及出口到蒙古、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数量多稳定在5-10万吨。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8年猪肉出口总量4.18万吨,比2017年5.13万吨减少18.5%。
(四)相关结论
1、生产及消费连续四年呈下降趋势,产业发展拐点出现的确定性增加;
2、区域差异较大,中国生猪养殖重心仍然位于中部及南方地区;
3、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提升,有效促进了中国生猪养殖效率提高;
4、中国居民猪肉消费偏好较强,进口数量占国内猪肉消费比重较低,国内猪肉供给主要还得靠自己。
二、疫情对产业的影响
(一)疫情及价格概况
截至2019年9月9日,31省市累计发生152起疫情,其中解封29省市、150起(含不封锁6起)。
年前:北方疫情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年后:北方总体趋稳,南方疫情较多。
官方:虽然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可控,但引发疫情的风险因素将长期存在。要巩固防控成效,力争全国疫情可控,不蔓延成势,抓好生猪基础产能保护和肉品供给保障。
2019年3月上旬涨3元,3月中旬-5月猪价上涨乏力,6-7月涨4元,8月以来涨9元。
按14.5元/公斤的成本价计算,近期出栏肥猪头均盈利超过1500元。
结论1:疫情趋稳,但猪价上涨超出预期。
(二)生产指标变动
说明:以2017年1月为基期,样本范围:400人养猪县。2018年3月起对样本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并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溯调整。
初步判断,2019年猪肉产量同比减少或超过1000万吨,降幅约20%。
结论2:基础产能去化明显。
(三)消费指标变动
根据240家集贸市场监测数据,猪肉消费2019年1-7月累计同比下降11.4%,不仅有恐慌心理影响,也有价格上涨影响。
2019年8月第4周猪肉价格同比涨70%,活猪价格同比涨81%,仔猪价格同比超过95%。其中,猪肉由去年的22.5元/公斤,涨至今年的38.2元/公斤。
据央视财经报道,猪肉价格高位运行导致一些消费者选择用牛羊肉、鸡鱼肉作为替代,导致猪肉销量同比下降20-30%。
结论3:价格上涨抑制消费。
(四)贸易指标变动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1-6月冻猪肉累计进口量81.87万吨,同比增长26.4%;冻猪杂碎累计进口54.96万吨,同比增长4%。
2019年6月,我国猪肉进口量16万吨,环比有所下降。 7月猪肉进口量为18.22万吨,同比增加106.7%。
根据当前进口形势判断,预计2019年全年进口量170-200万吨,较去年的119万吨增长明显。
结论4:国际市场空间有限。
三、未来发展趋势
(一)对疫情及其防控的反思
1、规模化养殖水平仍然较低,小散养殖户养殖技术亟待提高;
2、标准化水平不高,饲养管理相对落后,疫情初期防控能力弱;
3、生猪屠宰产能与养殖产能区域不配套,跨区域调运活猪数量庞大;
4、疫情防控过程中部分区域执行国家政策不规范,“层层加码”现象突出;
5、由“调猪”变为“调肉”是大势所趋,需有长期规划;
6、基层防疫和兽医力量薄弱,急待加强。
(二)疫情对产业链的深远影响
1、散户加速退出,企业集团趁机大幅扩张,规模化水平将有质的提升;
2、养殖场户防疫能力及生物安全水平将有质的提升;
3、养殖产能和屠宰产能布局将进一步优化调整;
4、“点对点”调运或成为销区解决猪肉市场供应问题的主要手段:变“调猪”为“调肉”;
5、养殖、屠宰、加工各环节将更加规范和谨慎:运输、检疫、检测、公司布局等经营行为。
(三)近期趋势:生产恢复显向好迹象
1、猪价上涨,生猪养殖进入高盈利区间;
2、仔猪补栏积极性较高,价格涨幅较大;
3、部分区域疫情平稳,生猪产能出现恢复迹象;
4、纯种母猪销售情况较好,为后市猪源供给提供了保障;
5、三元猪留种现象较多,可有效补充生猪产能;
6、企业集团继续大幅扩张,前7个月累计出栏同比增长较快;
7、新建项目密集上马,助力生猪产能恢复;
8、各级政府多措并举,大力扶持生猪养殖。
(四)产能恢复需要时间,短期内生猪市场供应仍有压力
1、2019年下半年价格上涨压力较大,政策扶持、进口产品及替代品增长可起到积极作用。
2、2020年仍将维持高位,行情预计好于2019年。
3、2021年行情主要根据后期价格上涨带来的补栏情况判断。
来源:国科农研院,作者 | 王祖力,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各省生猪出栏量,2019年可能会大变化;前20猪企会有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