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说:“风口上猪都能飞。”但这回,本命年的“二师兄”自己终于成了风口。
越来越多人看到到猪正在飞,就连农业部官方也在4月23日表示“四季度活猪价格将会突破2016年的历史高点。”甚至直接“喊单”,称下半年或许有70%的涨幅。
农业部公布的一组数字可以解释这股“风”有多大:400个检测县生猪存栏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18.8%,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2.3%,同比下降21%。生猪存栏和母猪存栏出现了“双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速度之快,也是近十年来出现的最大值。
由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国是全世界猪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谁能让中国人吃上猪肉,谁就可能是这场猪肉风暴中最大的赢家。
一、瘟来如山倒,补栏如抽丝
生猪存栏严重下滑绕不过去的一个词是:“非洲猪瘟”。
若不是叫这个名字,你可能很难把“非洲”和“猪”联系在一起,因为非洲的猪的确非常少。实际上,非洲生猪占全球比例不到2%,正是拜非洲猪瘟所赐。
非洲猪瘟于1921年在肯尼亚被首次报道发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潜伏期仅有4-19天),但死亡率高达100%。截至目前,非洲猪瘟都无有效疫苗可防控,只能扑杀。
2018年8月3日,我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这是中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
尽管官方称疫情得到控制,但由于温度与疫情传播速度正相关,接下来的二、三季度是疫情的集中爆发期,二季度生猪存栏情况也难言乐观。
而补栏也不是想补就能补。
首先,我国的生猪供需存在地区性的产能错配。根据芝华数据,每年我国省际之间调运猪肉1260万吨,生猪调出量排名前五省份(河南、山东、湖南、湖北、河北)合计919万吨,占全国生猪调运总量的73%,占全国消费总量的17.3%。在非洲猪瘟发生之前,生猪经纪人依据各省市生猪价格差,将肉猪调往全国各地,而瘟疫发生后,全国种猪大约55%调运受限,使得产能错配更为明显且难以抹平。
其次,屠宰企业正在积极抛货。5月1日起,国家将对肉制品企业全面开指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这对屠宰企业而言无疑也是一种压力,屠宰企业积极抛货,进货意愿低,而对养殖场来说就是需求低,补栏的意愿也不强。
再次,随着天气渐热,疫情高发期到来,养殖场出于风险的考虑,也更急于出货,而不愿意补栏。
最后,就算想补栏也没有那么快。猪的生长是有一定周期的,按照六个月生猪生产周期推算,农业部“喊单”生猪价格在下半年有70%的涨幅,也正与这一周期契合。
二、缺口有多大?全世界的猪都不够
既然猪瘟影响甚大,补栏又一时半会儿补不上,那么生猪的供需缺口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根据农业部官方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4月22日,我国共发生了129起非洲猪瘟疫情,累计捕杀生猪达到102万头。
但102万头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国外分析师测算, 母猪数量比去年下降了21%,这表明损失了800多万头母猪。800万头是什么概念呢?美国的母猪估计总共也就640万头,换言之,中国损失的母猪比美国现存的还要多。更有甚者,有分析人士甚至认为真实的数据可能更大。
海通证券测算,2019年猪肉缺口或达651万吨。芝华数据则认为,2019年猪肉和猪杂合计的供需缺口高达923万吨,明年甚至会进一步扩大至1257万吨。
这是一个天量的数字,但对于中国这个猪肉超级大国来说并不离奇。
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18年全球生猪出栏量约为12.98亿头,其中中国生猪出栏量6.94亿头,占比约53.5%,超过欧盟27国(2.72亿头)与美国(约1.34亿头)二者的总和。从产量上看,2018年全球猪肉产量约为11295.8万吨,中国以5404万吨的产量位居第一,约占全球产量的一半。
用扑克智咖熊鹏的话来说,“全世界的猪肉都不够中国的猪肉缺口。”
三、谁能让中国人吃上猪肉?
缺口这么大,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填?
这个问题乍看很容易,猪肉不够吃,那吃鸡肉、鱼肉、牛肉就行了。但这并不现实,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猪肉不可或缺。猪肉,还是要吃的。
据估计,中国的猪肉储备量约为20万吨,但这只是满足世界最大猪肉市场需求所需供应量的一小部分。最终的局面将会是全世界都向中国出口猪肉。
而这件事情正在发生。
在直觉上,生猪进口来源最容易想到的地方是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越南、台湾等。但这些国家和地区本身也是需求大户,历来出口就不多。今年尤其如此,非洲猪瘟已经蔓延到越南、柬埔寨等亚洲国家。越南有3000万头猪,台湾地区约有1000万头猪。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猪都受到非洲猪瘟的威胁,它们自顾不暇。
事实上,向中国出口猪肉最多的是欧盟,尤其是德国和西班牙。
但统计显示,2018年欧盟的种猪群是下降趋势(同比下降3%),外媒分析认为欧盟的产量预计在2019年保持稳定。
亚洲其他国家自顾不暇,欧盟也补不上多少,那么会是谁来填这个缺口呢?
中国3月份的一笔进口大单似乎回答了这个问题。3月第一周中国购买了23846吨美国猪肉,这是近2年的最大规模。
四、美国猪能顺利“补位”吗?
我国的“二师兄”饱受非洲猪瘟之苦的时候,大洋彼岸的“二师兄”就“幸福”了。CME的生猪期货从今年2月以后出现了一轮显著的上涨,涨幅接近30%;巴西肉类巨头JBS SA的股价也翻了一番多。
美国是猪肉出口大国。猪肉出口总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近几年保持在20%左右,但中国并不是美国主要出口国。2017年美国猪肉出口总量255万吨,其中出口中国16.5万吨,占比仅为6.47%。
美国猪肉缘何不受中国垂青?原因大概有2点:一是关税高,二是瘦肉精。
2018年4月中国对美国猪肉加征25%的关税,7月又将关税升至62%,根据一位业内专家的计算,在扣除10%的增值税后,美国猪肉的总关税竟然能达到88%。
便宜就是硬道理,贵就会失去竞争力。高关税的效果立竿见影。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刚刚加征关税的当时,数周内美国对华猪肉出口量一度急降至零。
除了价格问题,更麻烦的是品质问题,比如“瘦肉精”。
“瘦肉精”在我国绝对是个敏感词。我国严格禁止在畜牧生产中使用“瘦肉精”,规定在肉制品中的检出率应该为零,是饲料、兽药和畜牧业的一根“高压线”。而在美国,不仅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使用“瘦肉精”,美国国家猪肉委员会和美国猪肉生产者协会都认为这是一种可以用于猪身上的药物。美国FDA规定牛肉和猪肉中允许的莱克多巴胺残留量分别是30和50ppb,相当于允许每千克肉中残留30~50微克培林。
这2个问题似乎都可能得到解决。
一方面,我国要求进口肉类不得含有瘦肉精成分,美国也不例外。中国市场对美国猪肉一直是开放的,符合中国相关质量安全标准及规定的美国猪肉就可以进口。
另一方面,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比较乐观,外媒认为,假如中美双方6月初之前达成并签署贸易协议,62%的高额关税被取消,那么预计美国对华猪肉出口量将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美国猪肉的优势还在于——生产的集中度高。
2012年美国有 68, 300名生猪生产商,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生产商不到100头猪。拥有2000头以上的业务只占所有业务的 13%, 但占库存的 87%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猪生产的集中化程度逐渐增高, 2个最小规模类别的生产商数量大幅下降, 2个最大规模类别的生产商数量增加。
而行业集中度高、规模化对防控非洲猪瘟等疫病有显著的优势。招商证券的分析认为,大型养殖企业凭借其更少的边际成本弹性,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将迎来行业规范化红利,中小散户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如果中国猪肉的缺口有赖于全世界的补给,那么美国猪肉的潜力的确相当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微信公众号扑克投资家,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本文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畜牧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