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3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及四川大学关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来源的DNA连接酶(AsfvDNAL)的研究成果。
该文章发现的4种独特的结构特征可以作为小分子设计的潜在靶点,这可能会损害ASFV的基因组修复,并有助于今后对抗这种病毒。
1月23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我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建华课题组与李继喜课题组合作的关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来源的DNA连接酶(AsfvDNAL)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用X-射线晶体学方法解析了AsfvDNAL与不同类型DNA复合物的结构,揭示了AsfvDNAL结合和催化底物连接的分子机制,为针对非洲猪瘟病毒DNA修复通路蛋白的药物设计提供了结构基础。
图1. AsfvDNAL与DNA底物复合物的晶体结构
ASFV病毒是一种独特的双链DNA病毒,既能感染野生猪,也能感染家猪。一旦爆发,将会导致近100%受感染猪的死亡。自1921年被发现以来,ASFV病毒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仍没有任何有效的疫苗被报道。ASFV病毒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猪饲养业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并于2018年在中国首度爆发,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ASFV病毒编码了多个蛋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DNA修复通路。与通常的DNA修复通路不同,ASFV DNA修复通路中的DNA 聚合酶(AsfvPolX)和连接酶AsfvDNAL的保真性都非常低,在ASFV病毒基因组的修复和突变过程中均发挥了关键作用。本团队早期研究发现,AsfvPolX拥有一个独特的磷酸根识别位点,对其底物结合和催化活性十分关键(Plos Biology, 2017)。
AsfvDNAL与同源蛋白的序列相似性很低,其容忍碱基错配的分子机制还不明确。针对上述问题,甘建华、李继喜和黄震团队利用晶体学手段,成功解析了AsfvDNAL与不同DNA底物的高分辨率结构(图1)。晶体结构显示,AsfvDNAL的N-端具有一个独特的DNA结合结构域(NTD),该结构域对底物结合十分重要。虽然AsfvDNAL与常见的DNA连接酶在催化机制方面保守,AsfvDNAL在底物催化位点附近具有一些明显不同的氨基酸组成。蛋白突变、体外DNA结合以及活性研究显示,催化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对催化形式AsfvDNAL-DNA复合物的形成及活性至关重要。
博士生陈屹勍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复旦大学的甘建华教授、李继喜教授以及四川大学的黄震教授为并列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复旦大学生科院麻锦彪教授课题组的大力支持,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08296-w
—广告推荐—
—广告结束—
农业农村部:重点推进非洲猪瘟疫苗创制
为切实做好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科研攻关,2019年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技术科研攻关的通知,通知要求重点推进非洲猪瘟疫苗创制,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各级各类农业科研单位要充分利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技术和硬件条件,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加快研发进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各有关研究所,各有关高校、科研单位:
为切实做好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科研攻关,同时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科技支撑的重大意义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对环境适应性强,被称为养猪业“头号杀手”。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事关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事关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各地及各有关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非洲猪瘟防控科技支撑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技术研发工作,加大科研投入和攻关力度,切实提高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能力和水平,为防控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二、加强科研攻关,提高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支撑能力
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基础研究,实施国家“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重点推进非洲猪瘟疫苗创制,非洲猪瘟病毒流行病学和检测技术研究,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致病与免疫分子机制研究,非洲猪瘟专用消毒剂和虫媒防控技术研究等科研攻关。加强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筛选准确、稳定、特异诊断方法,制定规范诊断程序和标准;研究开发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和试纸条(试剂盒);制定高效消毒标准操作程序和现场生猪扑杀操作规程;做好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溯源和疫情处置效果评估。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各级各类农业科研单位要充分利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技术和硬件条件,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加快研发进程。主动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引进国际先进防控技术、方法和设备,合作开展技术研发。
三、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为切实做好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依据2018年12月11日国务院视频会议精神,以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办发明电〔2018〕10号等文件要求,未经批准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分离病毒,不得从事动物感染实验。未经批准擅自开展非洲猪瘟相关实验活动的,将严格按照《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罚。积极支持和鼓励相关实验室开展交流合作,如确有开展病毒分离实验活动需求的,可与获批开展非洲猪瘟病毒分离等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开展相关科研合作。
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动 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对辖区内的科研院所、动物诊疗机构、兽药生产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等单位的生物安全监督管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防止因实验室管理不善发生泄毒事件,导致非洲猪瘟疫情扩散蔓延。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19年1月18日
期待产品上市!中国科学家加油!